雅韵三字藏,美德古经见。《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为进一步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学院青年志愿者中心前往闽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开展国学支教第一期活动,带领同学们品悟传统典籍《三字经》中的传统文化和中华优秀美德。

三字成文,道蕴其间。课堂伊始,志愿者播放《三字经》的儿歌视频,以音画结合的形式向同学们生动有趣地介绍了《三字经》的基本内容。伴随着朗朗读书声,同学们了解到《三字经》的历史由来——南宋著名学者王应麟为人耿直看不惯官场是非,他隐居于山林中,因教育子女的需要编成《三字经》。书中三个字成一句,整齐押韵又容易朗读,内容涉及天文、地理、哲学、历史等多个领域,语言简明流畅,让习书的孩童能轻易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深义,成为古往今来启蒙学道的重要经典之一。
志愿者还详细介绍了《三字经》部分内容的释义,不仅让同学们了解到了古籍中部分字词不同于现代的“别样”释义,而且将内容延伸,讲述了孟母三迁、弈秋学棋等中华传统故事,为同学们徐徐展开文字背后的文化卷轴。此外,借助齐声朗读的方式,同学们不仅增强了对《三字经》内容的把握,还提振了精气神。志愿者与同学们积极互动、适时提问,课堂上掌声阵阵。
古文古事见真识,今学今人明真义。课程进入尾声,志愿者向同学们阐述了《三字经》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人生之初,性本相近,习相远也。后天的环境与教育的熏陶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欲达理想之境,需专心致学,择善而交,孝顺父母。课堂的最后,同学们争相吟诵,清脆之声中,《三字经》的讲授圆满结束。

鉴古,前人以三字之事育子;观今,后辈假先贤之智明思。《三字经》言近旨远,展现了千年前古人的非凡智慧和中华传统美德的独特魅力。志愿者带领同学们淌过岁月的长河,共同品悟文字背后的深厚文化底蕴,助力中华传统典籍在新时代的今天焕发出更璀璨的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