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
·专业介绍
·培养方案
·导师风采
·规章制度
·招生就业


培养方案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培养方案
作者:文学院;日期:2024-03-26

 

   

闽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培养方案

  

一、学科概况

闽南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为福建省重点学科、福建省特色重点学科。2011年获得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7年入选福建省高原学科建设学科,2021年获批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2003年中国古代文学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是我校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二级学科,在出土文献与中国文学史研究、唐宋诗文研究、明清诗文研究、闽南地域文学研究与文献整理等领域成果丰硕。

二、培养方向

1唐前文献与文学

唐前文献与文学方向主要培养从事唐前文学文献整理和研究的人才,注重文字学、文献学和史学等基本功的训练。本方向现有导师4名,在出土文献与唐前文学史研究、魏晋南北朝文体和专题研究有系列成果。

2.唐宋文化与文学

唐宋文化与文学方向主要培养从事唐宋文学研究和教学的人才,本方向学术积淀深厚,杜诗研究有较大的影响。现有导师6名,在唐诗研究、宋词研究和唐宋散文研究领域有系列成果。

3.元明清文学

元明清文学方向主要培养从事元明清文学研究和教学的人才,注重学术视野的开阔和诗文鉴赏分析能力的训练。本方向现有导师4名,在明清散文、清代科举与文学、清代闽台文学研究领域有系列成果。

三、培养目标

通过三年的学习研究,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培养良好的学风,熟悉自己研究方向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毕业后能成为高等学校或科研单位、文化部门的教学、科研和管理人才。

四、标准学制

3

五、培养方式

导师与导师组相结合。

六、学分学时

应修满38学分,其中必修课课程23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1个学分,必修环节不少于3个学分。

七、课程结构

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补修课程,其中必修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学科基础课、方向必修课三类;选修课程包括专业限选课、方向限选课、任意选修课三类;补修课程为跨学科、跨专业和同等学力考入的研究生所必须补修的所攻读学科本科专干课程。

(一)公共必修课 (7学分)

1.公共英语(2学分)

2.专业英语(2学分)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

4.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学分)

(二)学科基础课(7学分)

1.文学文献学(2学分)

2.文学理论(2学分)

3.古代作家作品研究方法(2学分)

4. 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1学分)

三)方向必修课(9学分)

1.诗经楚辞研究(3学分)(唐前方向必修课)

2. 汉魏文学研究(3学分)(唐前方向必修课)

3. 六朝文学研究(3学分)(唐前方向必修课)

4. 唐宋词研究(3学分)(唐宋方向必修课)

5. 宋代诗文研究(3学分)(唐宋方向必修课)

6. 唐宋诗词举例(3学分)(唐宋方向必修课)

7. 明清诗文研究(3学分)(元明清方向必修课)

8. 元明清戏曲研究(3学分)(元明清方向必修课)

9. 明清小说研究(3学分)(元明清方向必修课)

(三)专业选修课 (每门课程2学分,每类课程选修2门,共12学分)

1. 学科方向类:《文心雕龙》研究、唐宋散文研究、出土文献与古代文学研究、《左传》文学研究、明清闽台游记文学研究;

2. 文化素质类:先秦诸子研究、古代文学论文选读、庄子研究、明清社会思潮与《儒林外史》的思想体系、清代文学教育与接受研究;

3. 交叉融合类:中古文献导读、苏轼研究、明清小说批评与传播研究、明清散文流派研究、人工智能(文史)。其中人工智能(文史)属限定性选修课(1学分),所有硕士研究生均需修读。

(四)补修课程(成绩计入成绩单,不计入毕业学分要求)

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汉语。

八、课程设计要求

1.课程内容体现前沿性和前瞻性,兼顾学科交叉与融合,注重引进先进课程资源和师资,结合讲座式课程与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逐步建设高水平课程。

2.遵循教学的教育性规律,结合课程性质、教学内容和特点,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提炼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文化和价值等育人因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充分发挥古代文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功能,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协同育人效应。课程思政要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制定、教材选用、教案课件各方面,贯穿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九、教学方式

主要采取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的方式,采用档案袋评价等方式,通过查看课程大纲的制定、教学计划的执行、作业完成情况、试卷内容及评改情况、教学座谈会及调查记录、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表等课程与教学档案,对课程体系和课程目标达成度进行评价。

十、必修环节

必修环节是指课程学习之外的文献研读、行业讲座及报告、实践教学和中期考核等必须完成的培养环节,不计学时。

1.学术报告

在学期间必须听取20场以上的学术专题讲座或学术报告、必须做2次以上的学术报告,参加1次省级以上(含省级)学术会议,并填写好《研究生学术活动登记表》,由导师签字确认,达到此要求方可获得相应学分。

2.文献研读

学生应完成本专业领域和导师指定的经典必读书目和重要学术期刊、文献专著的研读。导师负责对学生文献研读的指导、检查与考核,可采用读书报告、专题研讨,学生提交研读报告等方式进行。本专业领域要求每名硕士生至少完成20篇文献研读报告,填写在文献研读记录表中,由导师签字确认,达到此要求方可获得相应学分。

3.创新创业创造实践

学生在学期间至少参加一次社会实践(含“三支一扶”)或创新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可多种形式开展,包括结合学科研究开展的社会调查、田野调查、企(行)业实习实践、志愿者服务、支教、暑期“三下乡”活动等。学生也可通过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学业竞赛、学科技能大赛等获得学分。

4.中期考核

在课程学习结束、开题报告完成后组织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综合考查研究生政治思想、课程学习、科研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以及身体健康等方面的状况,具体考核办法和处理按照《闽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执行,考核结果报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工作处备案。

5.科研训练

导师应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科研训练,培养学生掌握科研方法,强化学生科研实践训练。鼓励和指导学生参与导师团队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十一、毕业要求和标准

本专业领域的硕士生在弹性学制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5年)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学习和其他教学环节,考试、考查成绩达到学校毕业要求,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可申请毕业并获取相应毕业证书。

十二、学位论文

研究生应在第2学期确定论文选题方向,在第3学期提交学位论文计划,作开题报告,获得通过后方可进行论文写作。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在第6学期的4月份前完成初稿送审,6月上旬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十三、其他要求

1.开题报告:第三学期末确定学位论文题目并通过论文开题报告论证,写出论文工作计划。导师组可根据研究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论文开题的具体时间。

2.论文工作检查:本方向硕士生用于学位论文的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在撰写过程中导师要根据硕士生论文开题情况,检查论文写作计划的进展和完成情况,并针对论文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加强指导,以保证学位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

浏览:

主办单位: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办公地址:博文楼东区一楼 电话:0596-2591442  邮件:zwx@mn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