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时删除栏目
·学生组织
·特色社团
·规章制度
·学生活动
·下载专区


学生活动
学生习作展示心语拾贝第二期:《记"林语堂纪念馆"之行》
作者:文学院;日期:2013-10-29

 

                                           记"林语堂纪念馆"之行
    早闻林语堂先生来自漳州,昨日终有幸参观了先生的纪念馆,虽不能同这位文学上的伟人有过多的心灵交流,却真切地更能理解他的一生。
    步上高高的石阶,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幢两层小楼,若不是"语堂纪念馆"五个烫金大字,及先生的雕像,真以为那会是一所普通的民居。细想之先生是文学大师,人们感悟领略的是他文学上的魅力,浮夸的纪念馆不适合他。平凡才能彰显大师亲近的魅力。也正因如此先生的雕像并不像许多纪念馆门前所矗立的只供仰望的伟人雕像,他是平易近人的,在我们身边。
    先生生于1895年,正值甲午之年,这是所有中国人应该铭记的一年,也或许因如此冲击,又因语堂先生生于牧师之家,他从小便接受了国学与西学的双重影响,所以他可以写出《吾国与国民》如此深刻真实的书。他的书让西方人近一步的认识中国,又或者说正是他的书让西方人了解了中国。先生在幽默中描述中国,更重要的是他相信中国。他诚实的描述中国,不为其涂脂抹粉,因为他相信中国的发展能力。
    语堂先生思念家乡,虽晚年定居台湾,又因那儿离大陆最近,并且有浓厚的乡音——闽南语。一种语言是可以深入骨髓,爱到极致,无论时光流转,时移事异。先生便是如此地热爱闽南语。为此他曾用闽南语写过一首五言诗来回忆与描述家乡的民风民情。如今斯人已逝,或恍然可见先生平和的微笑,托着烟斗,用闽南语和某人畅谈。这便是先生的乡情。
    人们纪念林语堂,因为他的著作,因为他的发明,而我却喜欢他的平易近人。多少年来,人们为大师伟人"立碑作传",颂扬至高不可攀的境界,可望而不可及。而语堂先生则似还活在我们的身边,因为他的幽默,因为他的乡情。

                                                                      13级师本三班  池琳
                                                                       指导老师:涂敏华


浏览:

主办单位: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办公地址:博文楼东区一楼 电话:0596-2591442  邮件:zwx@mn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