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林语堂
08对外汉语 谢彩艳
记忆中的林语堂是在厦门岛上悠闲散步的男子,跨着两个世界的文化,胸有沟壑,波澜不惊。我一向喜欢读他的小说,文字里透着他悠悠情怀,串成篇却给人以无限的意味——来自他那时代的气息,动乱年代里的一丝安静。
大二的时候,一次寒假临回家前约了几位好友访了林语堂的纪念馆。在八宝蕉的产地,小居掩映在一大丛一大丛的芭蕉叶中,倒是没有想象中的恢弘气势,只是二层的小居,很安适的冬日下暖和着,没有一丝喧嚣给予人的是一种愉悦与安适。随处去走走,看了一些他当时生活的一些日常用品,我还是极喜欢那些木制品,满是灰尘却透着质朴,像极了林语堂没有花哨的,鲜亮的行事风格,只是在世间里用文字书写。
很多人都极为熟悉他的一句名言:两脚跨东西文化,一心作宇宙文章。一看,呵,此人极有远大抱负呢,若说重了就是极具有野心呢。我倒不觉得林语堂先生是这样的人。有空时常翻他的著作,或散文,或小说,即使动荡不安,都有一丝安稳宁静在,不至于让人揪心地无处安放。散文或者杂文也常常针砭时事,却很温和,没有鲁迅先生那样锐利,生生地给人扒下皮来,将最真实地一览无余地展现出来。他的文章浸润着人情与一份自得的自在。十足地一心只作文章,不问朝野的文人。若是用一首诗,我愿意用最质朴,最悠然深远的文字将他镌写,而我却不知如何将他写下,用我的文字。林语堂先生自是透着暖和的阳光,就像漳州冬天里的日光,洋洋地洒着,即使有寒风也被那日光晒暖和了。林语堂先生平生幽默风趣,嬉笑怒骂中也见得他赤子之心,铮铮直言并不逊于鲁迅先生。今日看林语堂先生的《人生殊不易》中对当时社会的抨击有过之而不及,我们在他的字里行间不觉然而笑,他总能用最诙谐的文字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一些事的本来样子,却不会让我们对社会这个巨大的熔炉产生恐惧与不安。
也许,漳州这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城,它要感谢他----林语堂,因为有他,这在中原的人看来不再是一片蛮荒之地,尽管它一直都不是,只是自古以来给人的印象罢了。林语堂给这里的山水都浸上了文气,就如当初朱熹给闽地增添了理学的光辉,他也代表这闽南人民勇于出走、开创新的世界的勇气与信心。因为有他,金发碧眼的欧美人对中国这古老的国度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少了误会。他也让中国的莘莘学子更多的了解外面的世界,他是新视野开创者之一,他所翻译的外国文学给尘封很久的中国带来了新鲜的空气。
但他,从来只是一位温润的男子,写花、写草、写人生,写尽世间百态,却从未有过绝望,也许,他给予我们的人生,只是他尝试过的一种,闲庭散步,心下安然,但是,他给坚毅、蛮实地闽南大川,润上了一层人文的温柔,远远地透着玉的温润。
这样的男子,在他的时空中微笑,在他的文字中笑谈,在他的眼眸中温和地看着世界和我们,我不愿极力去渲染他的丰功伟绩,只愿他的文字能够在我们的人生中时时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