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时删除栏目
·学生组织
·特色社团
·规章制度
·学生活动
·下载专区


学生活动
文学创作大赛二等奖作品 李花
作者:文学院;日期:2011-05-15

 

全是爱

                             ——读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08中本非师一班 李花

 

看一遍,心有所动;看两遍,鼻腔酸楚;看三遍,泪如雨下。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字字珠玑字字带泪。想必他是“每当想起母亲,笔就跪着爬行”。

每个成功的散文家,都有其成功的语言。余秋雨的语言充满着讲课式、说教式的风格,大肆铺陈,款款道来;贾平凹的语言,洋溢着职业作家的笔力和眼光,劲健而热烈,倔强而精致。史铁生的语言则是安静的,没有张扬的宣讲,没有大声的喧哗;是自语的,悄然独白,是思考的,细细地倾诉,倾诉着内心的慌张和挣扎,他的语言,如晨曦微露,如幽林摇曳,如斜阳独望,如黄昏雾霭,又如月光清照。在《秋天的怀念》中,已浅出这种语言风格并且徐徐道来,真性真情淋漓尽致,跃然纸上。

捧起这篇散文,仿若捧着一颗带泪忏悔的心,将思念与自责渗入骨髓。无法想象作者坐在轮椅上是怎样强忍着痛楚与怀念从笔端倾泻出一个个带泪之字?尽管全文不见“泪”字踪影。史铁生在文章结束写到“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的活着……”,这不仅是希望如母亲所愿让她能安息天堂,更是做到了罗兰所说的:“是的,不要流泪,因为父亲希望我快乐,父亲从未以泪的一面展示我,我也将永不以泪的一面示人。”真的不要流泪!为了母亲,走得不安心的母亲,他也要快乐!尽管心中有多少眼泪。史铁生曾经回答记者“你的职业是什么”时说:“我的职业是生病,时间多时就写写东西。”这当然不是调侃。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医院躺着,此病已去彼病又来。而他却照样精彩的活着,虔诚的活着,并且还自信的说着死亡是一件无需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为什么不活下去试试呢?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你能创造过程的美好与精彩。这是何等豁达与坚强!有所不知的是曾经的他也是如此自暴自弃,对生命绝望乃至轻生。是什么让他的一生发生翻天覆地的转变呢?《秋天的怀念》告诉了我们答案!

史铁生,18岁下山,20岁就要靠轮椅生活,以后又有种种病患。他对生命几近绝望,脾气暴怒无常,所谓病在儿身痛在娘心。作者回忆到:“当他生气乱砸东西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淀,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可见,母亲心里有多苦,看着儿子这样痛不欲生脾气刚烈,她无能为力只能默默地注视着儿子的一举一动,在心里为他祈福千万遍.

若干年后的秋天,作者去北海看了菊花。岁月如梭,光阴境迁。叶,又黄了,一场凉风吹尽凄凉秋色,满地的菊花和着雁鸣悲怆,开得正热烈,只是温暖早已不在,那个秋天答应他去看菊花的她早已远去。

年少轻狂,心性浮躁激烈,坚定的认为自己是被上帝遗弃的宠儿,命途多舛,只是不知自己犯下的错发泄的恨却要让身心憔悴的母亲来偿还。作者忏悔的说道: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可见,作者的自责内疚之情溢于言表,而母爱之伟大跃然纸上。

当作者独自于屋内看到窗外花谢花开的凄凉之景时,母亲颤颤微微的挡在窗前,此意不言而喻,只是不让作者目睹衰败的生命气息,削弱生存意志,她希望他去北海看菊花,看在秋天也能开得烂漫热烈的生命,“残菊犹有傲霜枝”,只愿他好好的活着。难料的是,上帝看她苦难,提前结束了这坎坷历程,她没能见到儿子看到菊花后的笑容以及喷薄欲出的求生欲望,她亦不知若干年后的儿子也会心无旁鹜地坐在轮椅上书写着他深切的思念。

那枯败却苍劲的草地,焜黄而沉重的叶色,如今已是一片葱葱郁郁,朝气蓬勃,我终于感受到生命的坚强与厚重。作者笔下的母亲,影子是模糊的,形象是清晰的,具有撼动人心的无穷力量。文字朴实无华却真情实意,静静的读着,肆意的让眼前瑟瑟的秋风吹过脸颊,窗外却是春雨绵绵,温热的暖流涌上心头。简洁的字里行间隐匿着对母亲的缱绻怀念。文章不是很长,从头读到尾却用去了我整个无知青春的回忆,自责与感动。当作者执笔写下这篇文章时,“字欲养而亲不在”,徒留无尽绵长的思念与忏悔。想起我的母亲,此刻的她是否顶着炎炎烈日,怀揣着药丸,在大街上拼命的吆喝卖菜呢?是否为了节省几毛钱还在啃着硬涩的白馒头心里却在牵挂着在大学里过着安逸舒适生活的女儿是否吃得好睡得香呢?是否依然会站在屋前那棵被岁月摧长的梧桐树下,虔诚的祈祷儿女一生平安呢?此刻,这笔已哽咽多时,母亲给的全是爱。我知道我无法为她轮回我有过的一切,那些泛着光与热的日子是我一直的拥有。可是我会竭尽全力。她告诉我有母亲的地方就有家。我知道,我比作者幸运也更幸福。放下书,想起瓦房里飘出的番薯和大米的香气……


浏览:

主办单位: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办公地址:博文楼东区一楼 电话:0596-2591442  邮件:zwx@mn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