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的倒叙结构,镜头切换和人生主题
08中本非师二班 程臣
“You are never really done for as long as you got a good story,and someone to tell it too”。在电影的开头,Max的独白中出现这样一句话,这本是海上钢琴师的话,也是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想要表达的话,托纳托雷借Max之口讲述了一个一生从未下过船的海上钢琴师1900的故事,其中表达了托纳托雷对人生,对爱情,对音乐的思考。托纳托雷的电影故事性很强,而且通俗易懂,即使是讲人生哲理也不会忘记打比方,我想这多多少少与他早年拍纪录片的经历有关。“a good story' worth more than a old trumphet”,托纳托雷在影片结尾处借乐器店老板之口,又一次表达了他对故事的珍重。对于一个人来说,一个好的故事就能让别人记住你,而对于托纳托雷,正是通过他电影中的故事,我们记住了托纳托雷。
无论是《天堂电影院》,还是《西西里岛的美丽传说》,包括本片都讲述了一个美好又略带忧伤的故事。而且都采用了倒叙的叙事结构,可以说,托纳托雷走的是“回忆”路线,而回忆给人带来的总是既甜蜜又忧伤。倒叙的叙事结构很好的调动了观众们的情感,达到了影片的情感目的。
然而本片的倒叙手法又有些不同。开头镜头先是打到了石阶的高处,而后慢慢地向下移,之后我们看到了Max,这个镜头很有味道,镜头本身有一种时间倒退到从前,追忆的意味。可是Max并不直接从1900出生开始讲起,而是先讲自己卖小号,偶然发现了1900录制的唯一的唱片,让这唱片把我们带到更远的时间,1900的出生。其实1900到底是怎么出生的,以及从出生以后到Max遇到1900之前这段时间1900的故事,Max是不不大清楚的,即使1900可能跟他说过一些事情,可是也绝不可能知道的那么详细,Max作为一个非亲身经历者和非旁观者来讲述这段时间的故事,显得有些不大可信。事实上是全知全能的上帝在讲述这个故事,这个上帝就是导演托纳托雷。
总体来说电影用的是倒叙结构,所以给电影中出现了极多大跨度的时间之间的切换提供了可能。除了只出现过一次的石阶镜头外,镜头在乐器店,航行中的viginian号,停泊待拆的viginian号这三个空间频繁的切换,我粗略地计算了一下,仅切换到航行中的viginian号上的次数就高达九次,而镜头之间的过渡又是如此的自然,显示了及其高超的剪辑技术。
在我看来,这其中又有些特色。首先,随叙事的需要来切换。当Max的独白中说道"trouble is nobody believe a single word of my story",我们不禁要问“什么故事呢”,于是故事就展开了,镜头自然切换到航行中的viginian号上。当乐器店老板问Max那张唱片中弹钢琴的人是谁的时候,Max说道“that's my secret”,我们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个秘密是什么。导演并没让我们久等,镜头马上又切回到航行中的viginian号上。当乐器店老板怀疑既然1900从没下过船,那么这张唱片是怎么录制的呢,Max自然得解释这张唱片在船上的录制过程,一切来得如此自然。
其次,也是最有特色的,就是通过相同的事物来切换。这相同的事物可以是相同的场景,当Max来到正在被拆的viginian号时,他马上想起了当初自己应聘到船上当乐师的情景,就是在这个地方,他吹着自己的小号,吸引了应聘他的人和岸上所有的人。于是镜头回到了从前;这相同的场景可能是一块天花板,当Max来到正在被拆的viginian号破败的音乐大厅时,抬头望着曾经差点砸到他和1900的吊灯和天花板时,镜头跟着移了上去,绕着天花板转了一圈,然而再拉下来的时候,音乐大厅里却是当时viginian号还在运营时人们跳舞的场景;这相同的场景也可能是一片白色的天空,当1900说完“i think land people,waste a lot of time wondering why”那段话,转过身去,望向天空,当全部镜头给到天空再拉回来,却又切到了正在被拆的viginian号,而天空依然是那片天空。这让我想起《天堂电影院》中老放映员把手从小多多的脸上移开的时候,小多多已经长大成了一个小伙子了。
还有一个更绝的,当那个听得到大海的启示“life is immense”的人说完“chang life,start fresh,to tell your friend,1900”,忽然一句大声的呼喊“1900,i'm your friend,too,even we never meet”,好像一下子把我们从梦中喊过魂来一样,而那个吹风笛的男人也的确像个幽灵,那个晚上发生的事真的更像是一个梦。一声“1900”,把我们唤回到待拆的船上,成功地实现了镜头之间的切换。而且处理得非常有意思,令人发笑。
关于人生,影片讲述了两个人的人生抉择,主要是1900的人生抉择,一个从未下过船的钢琴师的人生抉择,当他谈到自己没有下船的原因时,他是这样说的:“the problem ,it wasn't what i saw that stopped me,what i didn't see in all that sprawling city,there was everything except the end .there was no end ,what i did't see was where the whole thing came to an end , the end of the world”,"land is a ship too big for me",另一个是那个听到大海的启示的人,一个到美国去拓荒的人,他说大海对他喊道:“life is immense”“to chang life ,start fresh”。
1900选择了不下船,与船俱灭,因为他从小生活在船上,因为没有户口,总是在船上东躲西藏,不敢到外面去。从小Danny 就告诉他“everything off the ship is bad”,他也从来没有离开过船,所以他惧怕离开船,他惧怕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而且他在船上的确过得也挺快乐的。可是,他也想下船见见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因为没有人能否认“他”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他的内心也在挣扎,他偷偷摸进电话室给外面世界的人打“骚扰电话”,他也想下船去找他心仪的女孩,可是他最终还是没有走完那段舷梯。
那个听过大海启示的父亲,妻子跟着神父跑了,五个孩子被病魔夺去了生命,在那个地方,他有着全部悲伤的记忆,可是他还有个女儿,他还得把这个女儿养大成人,他必须去改变,必须重新开始。所以他选择去美国碰碰运气。
生命有限而世界无限这一古老的话题已经被感慨了数千年,而且还将继续被感慨下去。世界是无限的,所以他给了我们无限的可能,他给了我们改变的可能。然而他又让我们无所适从,不知道哪里是尽头,不知道要如何选择。就像一个拥有不可计数漂亮衣服的女士,她有很多衣服可以穿,她一天想换几次衣服就换几次衣服,可是衣服实在太多了,以至于她不知道到底该穿哪件。“there is no end ”与“life is immense”不就是同一个意思吗?这不过是同一事物的两面而已,感情色彩、态度不同而已,一切在于你怎么去看待,怎么去抉择。“there is no end ”带给我们的是忧愁与悲观,而“life is immense”带给我们的却是希望和乐观。
这让我想起了沙漠中的那一瓶水,两个快要渴死的人在沙漠中发现了一瓶水,一个人觉得这水太少了,产生了对活下去的绝望。另一个人却庆幸这沙漠里居然还有水,在他快要渴死的时候居然还有水,于是又有了生的渴望。同样的事物,同样的处境,看法完全不同,抉择必将完全不同,结果也将完全不同。
虽然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自由,不过像1900这样极端的行为,与船俱灭的行为,终究得不到大多数人的认同,在没有尽头的世界中选择了死亡,似乎显得过于怯懦。然而导演并没有给我们任何价值评判。一个好的导演他要做的是客观地展现生活,而不是对人物的思想和行为做价值评判。人心灵的挣扎、冲突和抉择这正是人的魅力所在,也是一个好的导演所要表现的内容。
感谢托纳托雷带给我们这部经典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