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科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正副教授7名,博士4人。在音韵学与语音史研究、汉语(闽南)方言研究、训诂学及运用等领域富于特色和优势。其中,闽南方言与方音整理研究已建成闽南方言语料库,逐渐成为本学科新的学术增长点。
音韵学与语音史研究方向成果最为突出。学科带头人周祖庠教授现为中国语言学会会员。长期从事音韵学领域研究工作,致力于汉魏六朝语料的系统整理、研究。整理出一个早于《切韵》问世的反映金陵雅音的单一音系:原本《玉篇》音系。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篆隶万象名义研究》、《新著音韵学》等专著5部,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影响。
汉语方言研究为学科规划发展的重点研究方向。张嘉星研究员现任福建省语言学会常务理事,已在《文献》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闽方言研究·专题文献辑目索引》等专著3部,在闽南方言的整理、研究领域贡献卓著。先后主持省级社科研究项目4项,获省社科优秀成果奖1项。李少丹教授现任福建省修辞学会理事,在方言语法与修辞、现代汉语修辞学领域成果丰硕。已在《修辞学习》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林语堂的语言理论与语言运用》,致力于林语堂著作的语言成就研究。杨秀明教授多年从事闽南方言研究,《漳州方言‘仔’缀词的声调特征》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中心优秀论文奖。吴晓芳副教授在闽南方言语法研究领域、施榆生副教授在闽南方言与汉语诗律学研究领域均有不俗建树。
训诂学及运用方向致力于古汉语的运用与研究,已出版《楚辞学通典》等专著5部。汤漳平研究员利用出土文献最新训诂材料对楚辞进行重新解读,学术创见受到学界好评。施榆生副教授从事训诂学教学科研工作多年,在各级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曾主持省级项目1项,主编《古代汉语》教材1部。杨继光副教授是本方向富于学术潜力的青年骨干教师,在《古汉语研究》、《汉字文化》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肖模艳、陈练军博士等在训诂学、汉语词汇学领域也有多项成果公开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