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
·学科规划
·创新团队
·队伍建设
·科研成果


学科规划
【尊重传统,敢于创新,特色发展】服务国家战略,文献整理、学术研究与文化交流紧密结合的 闽南文化与文学研究特色方向
作者:;日期:2021-12-01

服务国家战略,文献整理、学术研究与文化交流紧密结合的

闽南文化与文学研究特色方向

——闽南师大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之路

我校地处台胞重要祖籍地福建漳州,是对台交流重要基地,也是国家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核心区域。闽南文化上承中原吴越,下续台湾、海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深深地扎根在两岸民众精神生活中。在服务国家统一特殊需求方面,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价值和战略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闽南文化作为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有文章可做。”要求福建“在推动两岸融合发展上作出示范”。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加强两岸基层和青少年交流”。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充分发挥对台区位优势,服务海峡两岸融合发展和国家统一特殊需求,紧扣“两岸文化交流”“两岸融合发展”“两岸基层和青少年交流”,形成了台海文献整理、闽南文化与文学研究、两岸文化交流紧密结合的闽南文化与文学研究特色方向。

一、台海文献整理

台海文献资料是两岸文学、语言、文化研究的基础,学校高度重视文献资料的整理工作,先后整理出版了《台海文献汇刊》(60册)《闽南涉台族谱汇编》(100册)《台湾族谱汇编》(80册)《台湾族谱续编》(20册)等重要文献资料。这些重要文献资料的出版发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积极的社会意义,有力地促进了闽台文化研究,推进两岸文化交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也为台湾同胞回大陆寻根谒祖提供坚实的资料基础。《台海文献汇刊》(60册)还获得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二、闽南文化与文学研究

以两岸文献整理为基础,结合学科特点,学校加强了两岸文学研究、两岸语言研究以及两岸民俗文化研究。在研究中,重视不同学科的交叉和两岸的融合发展。2012年学校成立闽南文化研究院等科研机构,把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艺术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不同学科专家学者聚集在一起,推进闽南文化、教师教育等与台湾研究交叉学科建设,产生一批高水平学术研究成果。2013年聘请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为闽南文化研究院荣誉教授,2018年聘请时任全国台湾研究会副会长汪毅夫、台湾金门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院长陈益源为客座教授。2014-2020年获国家社科、省部级社科项目52项;在CSSCI等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7篇;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0项。

闽南与台湾一水之隔、血脉相连, 80%以上的台湾居民祖籍福建,闽南话也是台湾的主要方言,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两岸语言文字交流合作都没有停滞,犹如血脉的交融互动,守护着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血脉相连的根和本,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近年来,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在闽台语言文字研究领域着眼于闽台方言韵书的整理、两岸语音词汇的动态发展演变研究以及两岸语言文字政策的研究,获批省部级以上项目十余项,出版相关专著近十部,发表各类期刊论文数十篇,成为方言学、音韵学及语言政策研究领域的重要阵地。我校特聘博导、闽南方言文化研究所所长马重奇教授的论著《闽台方言的源流与嬗变》《闽台闽南方言韵书比较研究》等在学界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学界研究两岸语言历时发展演变的重要资料,也从语言的角度为两岸人们一衣带水、血脉相连的血肉联系提供了有力证据。他的专著《明清闽北方言韵书手抄本音系研究》2014年5月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在北京京西宾馆接受中央领导表彰,并荣获第八届高校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吴晓芳教授多年来致力于两岸语言文字政策的研究,她密切关注两岸语言动态,从两岸语言政策及语言使用现实等角度为两岸统一进程中的语言规划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她关于闽台语言文化交流的多份咨政报告分别获中央统战部、农工党中央、福建省委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农工党福建省委会等部门采纳和批示。

在闽台文学研究方面,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在明清闽台文学研究、闽台及东南亚华人文学研究、台湾左翼文学、台湾抗日文学以及林语堂研究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以闽台作家群为聚焦点,以区域文化的认同为出发点,探究两岸文学在亲缘关系下的互相影响、闽台文学与中国文化的关系等重要问题。发表相关论文数十篇,论著十余部,获批国家级课题5项,省部级以上课题十余项。

此外在闽台历史文化民俗研究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绩。相关领域的核心期刊论文十余篇,专著近十部,成为海峡两岸民俗研究、民间艺术研究、民间信仰研究等方面的研究重镇。郑玉玲教授《闽台“大神尫”傩舞艺术的抢救、挖掘与传承研究》课题获批国家“冷门绝学”重大研究专项,《闽台民间舞蹈研究》获教育部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弘扬闽台舞蹈文化传统创建舞蹈特色课程教材》获福建省第七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闽南文化研究院主编的《闽南文化历史概说》获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三、两岸文化交流

文化交流是海峡两岸交流交往、互动融合的核心所在。文化交流落到实处,是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促进两岸心灵契合,反“独”促统的重要因素和关键环节。中国语言文学学科非常重视两岸文化交流,以两岸学术交流为推手,搭建众多两岸文化交流平台,召开两岸形式多样的学术研讨会,举办多种类型的两岸青年交流活动。

在全国高校率先成立闽南文化研究所(院),教育部“两岸语言文化交流研究中心”、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高校特色新型智库“两岸一家亲研究院”、台商研究中心、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闽南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中心”等平台,创办闽南乡话与海丝文化研究院、闽南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等校级平台,主办目前福建省唯一、全国公开发行闽台文化研究期刊《闽台文化研究》。2012年成立闽南文化研究所(院)以来,共承办35场有关两岸文化交流的学术会议,其中国际级会议十余场,与会总人次逾3000人。

建构服务国家统一特殊需求“本硕博一体”闽南文化与两岸融合型特色人才培养体系,与东海大学等5所台湾高校、开展闽台高校联合培养本科人才项目;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东南亚7个国家18个高校合作,设立专业实践海外基地;实施台湾省及东南亚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其中全职聘用台籍教师一百多人;建构闽南文化海内外高端人才“旋转门”制度,人才培养首席科学家制度,教师到涉台、涉东南亚“高校、政府、研究机构和基层一线”挂职任职制度。《弘扬海峡两岸闽南文化优秀传统创新闽南文化特色人才培养体系》于2014年获得福建省教育厅教学成果特等奖。闽南师范大学以闽南文化为纽带、致力于培养服务国家统一特殊需求的两岸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于2019年11月获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批示,指示“以适当的方式鼓励一下”。自特需项目获批以来,共招收两岸三地博士研究生68人,其中台籍26人。目前已顺利毕业23人,多在两岸高校、研究所从事与闽南文化文学紧密相关的教学研究工作。共招收闽台文化特色人才硕士研究生43人,目前已毕业20人,在读23人。

打造全国台联“海峡两岸农村教师教育交流基地、闽南文化研习交流基地、台联系统处级干部培训基地”、全国台联台湾青年新闻媒体人实创基地、全国台办“海峡两岸青年闽南文化研习营”等部委基地和福建省对台交流基地,搭建海内外闽南人心灵契合桥梁。连续8年举办国台办年度重点交流项目“海峡两岸青年闽南文化研习营”活动,连续4届承办海峡两岸大学生微电影文化艺术节(两岸100多所高校参与,1800多部微电影、原创剧本、影评作品参赛),承办“两岸青年微视频展映峰会”,举办9期“东南亚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和感知中国行活动”,数千名台湾青少年、271名东南亚华裔青少年、81名东南亚专家登陆进入高校学习交流、合作研究,促进两岸及东南亚文化融合、青少年学生心心相印。

浏览:

主办单位: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办公地址:博文楼东区一楼 电话:0596-2591442  邮件:zwx@mn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