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
·制度文件
·课程育人
·科研育人
·实践育人
·文化育人
·网络育人
·心理育人
·管理育人
·服务育人
·资助育人
·组织育人
·他山之石


课程育人
【名师讲堂】“文化传承与文明互鉴”第二讲 | 叶舒宪:四重证据法与中华文明探源
作者:;日期:2022-10-10

2022年10月7日晚,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化传承与文明互鉴”名师讲堂第二讲“四重证据法与中华文明探源”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本次讲座由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文艺学专业承办。本次讲座邀请了上海交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国家社科基金专家评审组成员、国家出版基金专家评审组成员叶舒宪老师主讲。本次讲座由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兼文艺学专业学位点负责人陈金星老师主持,文学院副院长李新东老师与谈。来自国内各大高校共三百余名师生以不同方式参与了本次讲座。

讲座开始前,陈金星老师介绍了叶舒宪教授在文学人类学领域取得的杰出成就。20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今,叶老师已撰写了《中国神话哲学》《<诗经>的文化阐释》《高唐神女与维纳斯》《文学人类学教程》《中华文明探源的神话学研究》等多部学术著作,并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中国文学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讲座开始,叶舒宪老师以考古出土的玉器与青铜器为例,引至对“中华文明探源”问题的再思考。叶老师认为,要探究文字小传统出现前的文化大传统,四重证据法必不可少,四重证据法实证与阐释相结合的方式,既能回避学术陷阱,又能大大超越文献,实现深度历史认识。接下来叶老师以“玉石与中华文明”为例,向大家展示了四重证据法的具体应用。叶老师认为玉为礼器的时代,礼仪与神话信仰的历史大大早于汉字记录的历史,玉石神话信仰深刻驱动与塑造了华夏民族精神,如玄黄赤白的玉色美学即体现了一种大历史,玄黄二色也成为中国文化的原编码。最后,叶老师在回顾玉文化符号层面统一中国的历史后,呼吁当前的神话学研究要重建中国大传统,学者们要树立万年中国观。

讲座结束,叶教授也对线上线下各位师生的提问进行了一一解答与回应。文学院李新东老师总结认为,叶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为大家打开了重新理解和研究中华文明的新领域,从一种整体性的高度再释了中华文明的大传统,不仅精彩有实,更是给大家带来视角和方法上的启发。李老师最后对叶舒宪教授的讲授表达了感谢,也期待文学院与叶教授能有更多的交流机会。本次讲座获得圆满成功。

作为“文化传承与文明互鉴”名师讲堂第二讲,本次讲座不仅让师生领略了叶舒宪教授在文学人类学、神话学等领域中深厚的理论功力与精彩的个案解析,也为大家带来了有关“文化与文学”问题在研究视角与方法上的启示。未来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还将继续举办系列讲座。

浏览:

主办单位: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办公地址:博文楼东区一楼 电话:0596-2591442  邮件:zwx@mn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