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
·制度文件
·课程育人
·科研育人
·实践育人
·文化育人
·网络育人
·心理育人
·管理育人
·服务育人
·资助育人
·组织育人
·他山之石


课程育人
文学院“开学第一课”名家讲座|张福贵:文学研究的范式与前提
作者:;日期:2024-09-20


“任何研究都是为追求本质与认识深刻”,9月15日下午,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张福贵先生在博东109为我院研究生开展了题为“文学研究的范式与前提”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文学院副院长陈练军主持,文学院党委书记林晓、部分教师和各年级研究生场参加。

讲座伊始,张福贵阐述了对文学研究的看法,他认为任何研究都是为了追求本质和认识深刻,学术的方法来自于研究对象的内在结构。同时,他强调在复杂学术环境中,梳理学术史、明确学术范式和方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学术作用。紧接着,围绕“以中国文学研究为主题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如何实现突破”这一中心问题,张福贵总结出学术研究的五种方式:历史研究、思想史文化研究、审美研究、综合研究和学术史研究,并援引鲁迅、郭沫若等作家实例加以阐释。

在提及如今中文系博士、硕士论文选题的现状时,张福贵指出,许多学生倾向于选择作家作品、学术社团、杂志期刊等作为研究对象,这样的选择虽能保证学术论文的顺利完成,但也显露出了一定的学术封闭性。面对这一问题,他认为即使是封闭性较强的题目,也应该以开放的视角展开研究,即要把研究对象与同时代的作家作品进行对比研究,并放到文学史中加以考察,突破封闭研究,充分挖掘其学术价值与时代价值。

最后,张福贵就“如何在当下的研究瓶颈中找到自己的突围方式”这一学术难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即我们要反思学术的前提。学术的前提主要指在学科专业和学术史中,已经成为定论的权威观点和知识,包括知识前提和理论前提。张福贵教授将学术前提的理论框架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众多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相结合,在介绍学术前提这一概念的同时,提供了反思学术前提的路径与方法。张福贵教授指出,学术研究应放在历史长河中,从横向和纵向的不同角度对研究对象展开比较研究,呼吁学者在研究中保持客观和长远的眼光。此外,他还强调学者要对文学史中的常识进行证伪,保持学术的警惕和反思的精神,唯有如此,才能打破常识,形成自己的新见解。讲座结束后同学们踊跃提问,张福贵教授都耐心予以解答,现场气氛活跃。此次讲座高屋建瓴、深入浅出,极具理论性、学理性、逻辑性,为我院师生提供了宝贵的学术启示和思考空间。

文:姜玉霞

图:李嘉颖

浏览:

主办单位: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办公地址:博文楼东区一楼 电话:0596-2591442  邮件:zwx@mn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