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
·制度文件
·课程育人
·科研育人
·实践育人
·文化育人
·网络育人
·心理育人
·管理育人
·服务育人
·资助育人
·组织育人
·他山之石


实践育人
2024-2025学年寒假社会实践 | 纸艺拓华光,廊影茶韵长
作者:;日期:2025-02-15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物和文化遗产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引航指路。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为体验非遗文化,学习非遗技能,文学院实践队开展“纸艺拓华光,廊影茶韵长”主题社会实践。

巧手剪福韵,拓印传古情

2月2日,实践队成员们来到屏南福文化展示馆,参观福文化馆历史文物,体验了剪纸和拓片的非遗项目。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用薄片材料通过雕、镂、剔、刻、剪等技法制成工艺品,如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出土的银箔镂空刻花装饰物,为剪纸奠定了基础。汉朝时,类似剪纸刺绣花样的东西出现,人们用金箔、皮革等制成多种纹样的装饰品,是剪纸的雏形。明清时期,剪纸艺术日臻成熟。明代,剪纸被运用于彩灯之上。拓片是指将宣纸贴在碑刻、青铜器等器物的表面,用墨或其他颜料进行捶拓,使器物上的文字、图案等清晰地复制到宣纸上的一种技艺,所得到的纸张制品也称为拓片。

实践队队员们分别体验了剪纸和拓片。在李平屏老师的认真指导下,队员们的手艺逐渐熟练,队员们近距离欣赏到了传统艺术的造型美、色彩美和构图美,同时他们也切身感受到了福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


廊桥遗梦映古今,匠心独运传千秋

2月3日上午实践队来到屏南长桥镇,一睹“中国之最”的壮美外观与巧夺天工的建造工艺。桥墩采用块石砌筑,墩台呈船形,立面呈“凸”字形,其木拱廊桥传统营造技艺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踏上万安桥,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古代工匠的智慧与心血。据记载,万安桥历经多次修缮,每一次的修复都是对历史的传承与延续,抚摸着斑驳的桥身,仿佛能感受到岁月的痕迹。

下午,实践队来到屏南棠口镇。这座始建于南宋的木拱廊桥,桥身由坚实的木材搭建,历经数百年风雨,依然稳稳地屹立着,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墩尖雕成鸡喙形状,桥屋的飞檐翘角在蓝天的映衬下格外醒目,整体造型如凤凰展翅,雄伟秀丽。2006年,这座廊桥作为闽东北廊桥的一部分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它是新四军三支队六团北上抗日的途经之地,具有重要的革命历史意义,实践队员站在桥下仰望着廊桥,对革命前辈们肃然起敬。

古桥采用了独特的榫卯工艺,不用一颗铁钉,却能将木材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展现出古人卓越的智慧。为宣传古桥精妙的搭建工艺及提高对古桥的保护意识,实践队教授小朋友们搭建简易廊桥模型,更直观更形象地展示廊桥的结构原理。

蛋香浓郁回味长,茶香清幽韵味足

2月4日下午,实践队深入了解屏南蛋茶这一独具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蛋茶是福建宁德市屏南县的一种待客风俗,用煮开的茶叶水,冲浇在搅拌均匀的蛋中,加冰糖(或白糖)而成。每逢谁家办大事,屏南人都会泡蛋茶接待,表示一种礼数。并且其含有优质蛋白、脂肪、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具有祛痧、解毒、避邪气、利尿的功效。

在茶馆老板的热情接待下,实践队员认真聆听了蛋茶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以及其在当地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全面了解了蛋茶的文化内涵与传承现状。之后,实践队观赏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文艺汇演,了解蛋茶的全制作过程。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本次实践深入了解屏南县非遗技艺背后的文化内涵与历史渊源,增强了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感,激励他们更好地保护与传承非遗文化,让古老智慧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

浏览:

主办单位: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办公地址:博文楼东区一楼 电话:0596-2591442  邮件:zwx@mn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