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
·制度文件
·课程育人
·科研育人
·实践育人
·文化育人
·网络育人
·心理育人
·管理育人
·服务育人
·资助育人
·组织育人
·他山之石


实践育人
2023-2024学年寒假社会实践 | 探访簪花踪迹 延续蟳埔文脉
作者:;日期:2024-01-31

蟳埔女习俗是闽南地区特有的一种传统生活习俗,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蟳埔女头上的簪花围,是泉州海洋文化的缩影,体现蟳埔女勤劳质朴、开拓进取的品质。蟳埔蚵壳厝是最富有特色的闽南民居,具有抗风防水、冬暖夏凉、墙体坚固等特点,体现蟳埔人民的无穷智慧。为进一步传承蟳埔女精神,感悟闽人智慧,文学院实践队成员走进泉州市丰泽区蟳埔村,探访簪花踪迹,延续蟳埔文脉。

一、蚵壳厝——海洋之心的独特印记

实践队走进蟳埔村,看到了由层层叠叠海蛎壳砌叠而成的蚵壳厝。一箩筐的海蛎,用海水稍作清洗,竹扁弯弯,挑回不远处的蚵壳厝里。青灰色的海蛎壳,承载着时光的记忆,斑驳了先祖们乘风破浪远去的身影。正如闽南歌谣所传唱的那样——“爱拼才会赢”,这些400年前从大洋彼岸漂洋过海来到蟳埔村的海蛎壳就是最好的证明。“这个壳不是我们本地的。以前我们这边人和阿拉伯人通婚、买卖、做生意,乘船送茶叶到阿拉伯,去时重回来轻,怕翻船,就从那边载了蚵壳过来。”蟳埔村的先祖们用智慧变废为宝,将这些海蛎壳化作独一无二的建筑艺术,造就了这个沿海古村落的独特风情。

二、簪花围——海洋之美的最好诠释

实践期间,实践队在阿婆的帮助下簪上鲜花,当一天“蟳埔姑娘”。一根象牙筷,头上花园,一路芬芳。“以前人怕长头发掉在泥里就盘起来,发现簪上花好看,然后大家就都簪了。”茉莉、素馨、玉兰、含笑……串成花环,一环二环三环,从花骨朵到盛开的鲜花,满头春天。在这个远离纷扰的红尘一隅——蟳埔村,年轻的姑娘,白发的老媪,不分年岁,日常戴花。拖着重重的牡蛎壳,跋涉于滩涂,干着最脏最累的活,簪着最美的花。无论是挑着海产上集市,还是带着斗笠敲牡蛎;无论是“花上衣”,还是“薯榔衫”,即使刚下完海,满身泥泞,蟳埔女们头上的“簪花围”依旧鲜艳、美丽。生活中的起起伏伏,生命中的苦与乐,参差百态。云翳纷扰却能造成美丽的黄昏,簪花绮丽亦能造就生命的美丽,蟳埔女们戴上簪花围,挥别阴霾,笑对苦难,笑对人生。

三、渔人码头——海洋之星的尽情展现

实践队走访当地渔人码头,看到了蟳埔渔民的生活缩影——一艘小船,一天辛劳,谋求一家人的日常生活所需。蟳埔人民,与大海为伴,顽强不屈,如海洋之星,闪耀着坚韧和勇气的光芒。清晨,当船秆升起风帆,抓蟹船已然就绪。踏上期望的航程,渔民们以娴熟的手势投下渔网,将海洋的丰饶收入囊中。他们不怕辛苦、不畏风浪,用自己的双手谱写着生活的乐章。黄昏,满载而归的渔船错落有序地停靠在岸,蟳埔码头弥漫着淡淡的鱼腥味。蟳埔村男女分工有序,男人大多驾海远航,从事渔业捕捞;蟳埔女则身穿渔袍,头上簪花,挥动小锤,细心敲击海蛎,售卖海鲜。每一声敲击都是对生活的勇敢呐喊,每一次收获都是对家庭的深情诉说。

四、蟳埔美食——海洋之味的舌尖盛宴

实践队穿行在蟳埔村里熙熙攘攘的街头巷尾,一股股诱人的香气扑面而来。探寻大海的深邃之美,品味海鲜的极致滋味。在蟳埔,最令人回味的便是炸海蛎、炸醋肉、炸紫菜、炸海虾、炸海鱼等特色小吃。炸海蛎,外酥内嫩,可口诱人;炸醋肉,香气四溢,口感绵密;炸紫菜,香脆美味,令人难忘;炸海虾,金黄酥脆,咸香扑鼻。蟳埔特色小吃,集结了人们的味觉,召唤着无数行人前来品尝,芸芸众生相遇在此,编织着属于自己的精彩故事。

实践队通过多方收集资料,亲身体验蟳埔文化,深入探寻了蟳埔村社会文化、历史传统和民风民俗的深厚底蕴。文学院实践队也将依托本次实践,进一步传承闽南传统文化,弘扬开拓进取的闽人智慧,并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以青春视角赓续中华文脉。

浏览:

主办单位: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办公地址:博文楼东区一楼 电话:0596-2591442  邮件:zwx@mn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