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园地
·组织设置
·党员发展公示
·支部风采
·学习新思想
·“三个好”


书记好党课
闽南师范大学“书记好党课”——郑丽霞
作者:;日期:2022-06-06

奋斗者 正青春——聆听总书记的青春寄语

一、主讲人简介

郑丽霞,1980年3月出生,199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导,2021年担任文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以及省、市、校等各级各类基金项目多项。2017年获闽南师范大学师德师风演讲一等奖,2019年获福建省全日制教育硕士教学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闽南师范大学“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

二、文本讲稿

奋斗者 正青春

——聆听总书记的青春寄语

大家好,我是文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郑丽霞。今天我想和同学们谈谈“青春”这个主题。

什么是青春?印度诗人泰戈尔说,青春是没有经验和任性的;英国剧作家肖特豪斯说,青春的幻想既狂热又可爱。我想说,青春,是一股洪流,汹涌澎湃;是一种力量,“惊涛拍岸”。青春之美,应是庄子“怒而飞”“不知其几千里也”的广袤无垠,是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雄浑冲荡,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伟大孤独,更是“浊波浩浩东倾,今来古往无终极”的恣肆纵横。那么,如何绽放青春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人生哲学。

同学们,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没错,把它放到江河湖海里去。在岁月的长河里,每一个个体,都是渺小的。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由于空间,宇宙囊括了我并吞没了我,有如一个质点;由于思想,我却囊括了整个宇宙。”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可以洞察风云、寻获真理,但是独木难成林,只有将“小我”融入到“大我”当中,至念道臻、寂感真诚,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方能汇聚磅礴伟力,成就青春梦想。惟其如此,我们的人生才会拥有五彩斑斓的光芒与耐人寻味的诗意,我们的灵魂才不至于干涸。

今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回首百年,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常常通过书信方式同青年交流,为青年成长成才指明方向,激励他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奋勇向前。2012到2022十年间,习总书记总共给青年们回了16封信,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国家对青年一代,对青春奋斗者给予极大的关怀与期望。

我们从这16封信中抽取两封来读一读,一起见证这些青春的面孔,见证青春者的奋斗历程。

先看习总书记的第五封回信,这封信写于2014年4月25日,是写给一群西部支教青年的回信。2000年,为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号召,保定学院15名毕业生选择到新疆且末县中学任教。截至2013年,保定学院共有97名毕业生到新疆、西藏等地基层工作,且无一退缩,全部扎根西部大地。

他们说,选择支教是为了理想,为了贫困地区的孩子。

“今天,我为了理想而奔波了一天:去新疆且末二中任教。”保定学院毕业生侯朝茹在日记中这样记录着。那一年新疆且末县教育局到内地招聘教师,保定学院的应届毕业生竟有200多人报名,这给了他们惊喜和感动,并把招聘名额增加到15个。对于这些品学兼优的毕业生来说,就业机会其实很多,许多学生已经取得了继续深造的机会。但他们却义无反顾选择新疆且末,将青春的坐标扎在了这座西部小城,只是为了一句话:那里的孩子更需要老师!

  现任新疆且末县委党校教师的苏普,即将奔赴西部时母亲去世了。看着心力交瘁的父亲,作为家里最小的儿子,那一刻他也曾犹豫,但最终还是踏上了西行的列车。在写给母校的信中他这样回顾自己的心路历程:“刚入学的时候,学校组织新生看了一部电视片《丹心》。电视片中,二师学生贾良图1931年冬为贫苦孩子上课的情节让我记忆深刻。我是在七六烈士纪念碑前宣誓入党的,如果说‘启钥民智’是当时先辈们的理想追求,那么服务西部就是现在我们这一代应有的担当。”

  “一辈子留在沙漠,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走出沙漠。我们愿像一棵棵红柳、一株株格桑花一样,扎根西部、坚韧不拔……” 2014年春天,他们郑重写下这些滚烫的字,寄给总书记。不久后,一封来自中南海的回信,沸腾了村庄。总书记回信说:“一个人的选择只有契合时代的要求,符合人民的需求,才会有意义。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正确方向。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年人以你们为榜样,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人生。”

这群年青的志愿者将总书记的每一句话都深深地刻在心里:“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2020年4月,河北省委宣传部授予保定学院西部支教群体“燕赵楷模”称号,保定学院西部支教的毕业生从2013年的97人发展到170多人。

再来看第11封回信,这封信写于2020年3月15日,它见证了一群“勇敢逆行,让青春在战疫中闪光”的青年一代。

2020年武汉爆发新冠疫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134名队员先后分三批驰援武汉,整建制承接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定点医院——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一个重症病区。这其中,有34名“90后”医护勇担职责,彰显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风采。

“我年轻,让我冲在前面!”在重症病区,这是“90后”医生刘中砥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说,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刘中砥的父亲生前也是一名医生。非典疫情爆发那年,父亲作为科室带头人,又是党员,冲在第一线,负责患者的影像学检查。得知要派医疗队驰援武汉时,刘中砥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他说:“从未像现在这样,感觉离父亲如此近,也从未如此强烈地感受到身为一名白衣战士的自豪感。我想接棒父亲,用青春完成他治病救人的夙愿。”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党和人民召唤我们奔赴前线救死扶伤。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砥砺意志品质,增强工作本领,勇于担当,冲锋在党和人民需要的第一线。”来武汉没多久,1997年出生的田济畅,毅然写下入党申请书。

“90后”是一群孩子,更像是一群超级战士。清代金缨《格言联璧》中有这么一句话:“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意思是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只怕立志不坚。是的,没有一个寒冬不可逾越,因为总有人在负重前行。

2020年,这群年轻的党员给习近平写信,汇报在抗疫一线抢救生命的情况,表达了继续发挥党员作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的决心。总书记回信说:“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希望你们努力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继续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拼搏奋战,带动广大青年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汉代王符《潜夫论·释难》有云:“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习总书记的16封回信,高瞻远瞩、语重心长,饱含对广大青年的殷切期待、对青年成长的深切关怀,这种期待与关怀,也必将汇聚起拥抱新时代、奋进新时代的磅礴青春力量。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亲爱的同学们 ,生逢这个美好的时代,请带上你们的初心与梦想,勇敢出发吧。我相信,这个奋斗的青春,一定会成为绽放在你心湖深处最动人的那缕柔情婉约,绚烂着生命的春夏秋冬!

三、PPT课件(见附件)

 

 

浏览:

主办单位: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办公地址:博文楼东区一楼 电话:0596-2591442  邮件:zwx@mn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