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
·简介
·工作动态
·学术交流
·两岸语言文化交流活动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
·科研成果
·语言文化资源


两岸语言文化交流活动
2024闽南诗歌节“诗与城市”主题论坛顺利举行
作者:;日期:2024-04-12

风月江天,浪漫诗卷缱绻;苍茫古道,撰写千年风情。4月11日下午,2024闽南诗歌节“诗与城市”主题论坛在漳州古城茶之序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中心顺利举行。萧萧、白灵、孤城、孙晓娅等两岸特邀专家诗人,漳州市作协名誉主席杨西北,吴子林、安琪、陈小玲、林典铇等闽南师范大学校友诗人以及文学院师生代表等近50人参加论坛。论坛由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助理刘玉杰主持。

图片图片图片

论坛第一个环节由上海大学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诗人肖水主讲“诗与城市”主题讲座。他先是提出对诗歌与城市的看法:自新文学以来,诗歌仍以乡土思维为主,如何在诗歌里呈现城市尤为重要。然后以自己创作的《南溪故事集》《从中国回到中国》为例展开分析。结合二十世纪美国诗歌史的发展、欧洲诗歌史的发展历程、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的原始主义诗歌,阐释本土传统文化接续的重要性、如何从原始主义诗歌中汲取写作智慧等。

论坛第二个环节是圆桌论坛,参与此次论坛的嘉宾们纷纷发言以表达自己的见解。诗人、《诗刊》社中国诗歌网编辑部主任孤城认为,诗歌创作的题材可能会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但乡愁的情感是不会变化的。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孙晓娅教授指出,诗人与城市的关系有两条脉络,第一条是城市景观的多样性,另一条是反城市情结,构成了城市诗歌写作的主潮。

诗人安琪指出,我们曾经认为整个现代化之路是对既往的否定,乡村传统即是陈旧之物,但如今足下的大地告诉我们乡村书写或许更容易写出诗意;而反观新诗百年,如何写好城市也是当下诗歌写作的重要命题。

宁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许陈颖表示,在她看来当代诗歌现代性与城市精神的结合是很有必要的。乡村与城市的词汇转换很多时候包含了文化想象,两者在对抗与和解中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吴子林教授认为,过去与现代是一种包容的关系,现代城市的发展很多时候不过是乡村的缩影,而“我们需要怎样的城市化?”是诗歌写作者当下需要思考的问题。

远山眉黛,流转岁月柔情;烟波画船,镌刻流水花颜。此次论坛紧紧围绕“诗与城市”展开,两岸诗人学者就诗歌创作中乡村与城市题材的发展变化展开了热烈的交流,也为文学院学生今后的诗歌创作开启了新的路径。

浏览:

主办单位: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办公地址:博文楼东区一楼 电话:0596-2591442  邮件:zwx@mn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