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生教育
·专业介绍
·培养方案
·导师风采
·规章制度
·培养动态
·招生动态
·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
【一等奖】黄泽敏“学术裁缝”与“学术妲己” ——透视学术写作中的诚信危机与伦理失范
作者:;日期:2024-11-12

“学术裁缝”与“学术妲己”

——透视学术写作中的诚信危机与伦理失范

黄泽敏

(2023级国际中文教育,硕士研究生)

摘要“学术裁缝”和“学术妲己”是近几年流传较广的与学术规范相关的网络热词,其反映的学术不端行为发人深省。通过对“学术裁缝”和“学术妲己”的形象或行为分析,透视学术写作中的诚信危机与伦理失范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对策,从主体和客体提出建议,学者要提升自身的学术修养,教育部门要加强相关教育,完善评价体系,强化监管,营造氛围。

关键词:“学术裁缝” “学术妲己” 诚信 伦理

“学术裁缝”主要涉及的是学术诚信的问题,而“学术妲己”除了涉及诚信的问题,还进一步涉及学术伦理的问题。对“学术裁缝”、“学术妲己”二词折射出的学术写作规范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能够引起学者对学术诚信、维护学术生态的重视。关于二者的研究,或是碍于舆论压力,或是考虑到撰写难度,目前极少有相关的论文,只有零散的几篇新闻报道、微博帖子。基于此,在对二者现象分析后,对其行为进行剖析,结合具体案例来阐述学术诚信危机和学术伦理失范,最后提出应对策略和建议。

一、相关学术定义分析

(一)“学术裁缝”行为剖析

“学术裁缝”指写论文时东拼西凑,像裁缝一样缝缝补补,进行简单地复制粘贴,做出一件自以为是自制、却连自己都看不懂的“作品”。“学术裁缝”具体表现为直接抄袭、拼凑式写作、数据篡改等。直接抄袭却不标明出处,钻查重漏洞进行拼凑式写作、为了得出结论篡改或者清洗数据。

“学术裁缝”会造成论文同质化现象严重,拼凑起来的文章与原文相比,只是换汤不换药,学术研究质量严重受损。而当学者被认为是“学术裁缝”,多发表的是“水文”时,学界其他人对其论文会渐渐失去兴趣,认为其不讲学术诚信,其学术声誉会受损。

(二)“学术妲己”现象分析

“学术妲己”指那些高学历、高颜值的女知识分子,通过身体获取不当利益。“学术妲己”于2021年首次出现在网络上,之后引起网友大量关注。2023年6月,“学术妲己”一词登上热搜,网传华南理工女博士介入导师婚姻,部分论文系属他人成果。像此种偷梁换柱,以不当手段获得他人成果的行为,有悖伦理。

“学术妲己”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下面主要从三方面进行阐述。首先是学术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没有“学术纣王”,何来“学术妲己”?而“学术纣王”的突出表现就是拥有垄断性的学术资源,能够肆意分配学术资源,如SCI论文,精准拿捏硕博学生。争相献媚成为换取资源的邪门歪道,高学历女性被动或主动地以色相换资源。学术资源的垄断滋生了学术腐败,学术蛀虫日渐侵蚀学术大厦,若放任自流,学术大厦将会土崩瓦解。接着是导师权利滥用,“学术纣王”的另一表现就是为所欲为,荒诞无度。“学术纣王”仗着手中的资源,诱惑或要挟颇有姿色的女学生,来满足自己的“好色”需求。最后是学术评价体系缺陷。尽管目前已出台的文件对“唯论文”论进行否定,但是在国内绝大数高校中,毕业论文的合格与否决定研究生能否毕业,毕业论文的优秀与否与其优毕的评定相挂钩。凡此种种,将硕博士牢牢捆绑在“毕业论文”这棵树上,动弹不得。

二、诚信危机与学术失范

(一)诚信危机

像“学术裁缝”此种学术不端行为,严重破坏了学术诚信体系,会引起学术领域的信任危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存在一些不良风气,学术浮夸、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有的急功近利、东拼西凑、粗制滥造,有的逃避现实、闭门造车、坐而论道,有的剽窃他人成果甚至篡改文献、捏造数据。”

学术诚信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包括马克思主义诚信道德思想、中华民族传统诚信道德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诚信道德的阐述。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诚信道德的阐述,为后续诚信道德思想奠定了基础。马克思说:“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获得自己的伦理观念。”这是从阶级属性出发,基于经济角度阐释诚信道德。此外,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庸》云:“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论语》中“诚”“信”出现的次数很多。“诚”是“信”的外化表现,“人无信不立”。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大力弘扬优良学风,把软约束和硬措施结合起来,推动形成崇尚精品、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优良学风,营造风清气正、互学互鉴、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

“学术裁缝”数不胜数,他们专钻空子,东拼西凑。一位计算机视觉专业硕士研究生表示,所谓“学术裁缝”,就是把公开代码下载下来,像堆积木一样,这篇文章摘一块、那篇文章摘一块,拼凑出一段自己的代码。“一整套流程走下来,发SCI也没那么难。” 他说,目前已发表两篇二区SCI,还有一篇是第一作者。”此外,人文社科的量化研究也存在着东拼西凑的行为,比如在做调查问卷时,当数据未能体现预期的变量关系时,就使用数据清洗服务进行“偷天换日”。

(二)学术失范

教育部2009年3月发布《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列举学术失范的具体表现:“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伪造注释;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其他学术不端行为。”[[vi]]此处是基于“学术妲己”一词讨论学术失范行为,所以侧重指的是“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这一点。“学术妲己”通过姿色获取“学术纣王”的资源,在SCI论文上附上自己的署名轻而易举。

相较而言,“学术妲己”上升到学术伦理方面。伦理是与法律相对的,也就是说,单纯“学术妲己”的行为受道德的谴责,但不一定触犯到法律。在这种情况下,不能用法律进行制裁。学术圈“苏妲己”钱某12年踩4任丈夫上位,39岁成终身教授。暂且不论其私德,仅从学术公平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其对学术资源的滥用,会造成学术不端等恶劣行为。固然,合理利用资源没有错,可是多次利用身体优势走捷径,吃相未免有点难看。从本科学长到硕士校草到博士师兄再到诺贝尔科学家,钱某不断借助这些资源,帮助自己走上更高的位置。借助硕士校草,走了毕业的捷径;借助博士师兄,顺利发表中文文章;借助诺贝尔科学家,成功跻身于美国高校终身教授行列。钱某自身固然有一定的学术能力,但是其用身体走捷径的道路给学术界带来的是歪风邪气,学术资源未能得到公平合理地使用。

三、应对策略与建议

(一)主体:加强学术道德修养

大学生自身学术道德素养不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学术责任感和使命感缺失、缺乏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欠缺学术诚信意识和道德自律。首先,在我们步入学术研究殿堂的时候,就必须对学术抱有敬畏之心,拥有一定的学术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有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解决一定专业难题,进行学术创新的抱负。其次,在学习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能够进行创新性思维,不端提高自身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最后,诚信是立身之本。必须秉持着学术诚信的精神,认真进行创作。

(二)客体:多元主体协力合作

相关教育部门尤其是高校要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术道德观。定期举办与学术道德教育相关的讲座,加强学生培养自身学术道德的意识;开展与学术道德规范相关的征文比赛,通过奖励机制推进学生学习;对论文写作严格要求,明文规定什么不可为。其次,要完善学术评价体系,真正把摒弃“唯分数论”落到实处,建立多维评价硕博士生甚至老师的评价体系。同时,要强化监管与惩处。对于学术失信和学术失范等行为,相关部门要按照规定严厉惩处,以儆效尤,以期激浊扬清。高校也可以通过展示相关惩处案例,警示学生自觉遵守学术规范。最后,社会各界需要携手共同推进学术文化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写作氛围。其中,高校是主要阵地,要坚守住学术写作的净土,为学术写作培养出富有希望的下一代。

浏览:

主办单位: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办公地址:博文楼东区一楼 电话:0596-2591442  邮件:zwx@mn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