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生教育
·专业介绍
·培养方案
·导师风采
·规章制度
·培养动态
·招生动态
·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
【优秀奖】谢苹蓉 道德花开笔底春,学子果硕古典间
作者:;日期:2024-11-12

道德花开笔底春,学子果硕古典间

谢苹蓉

(2023级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

学术领域如同一棵参天大树,树上每颗知识的果实都凝聚着学者的智慧与汗水,而学术道德与科研诚信则是这棵古树得以枝繁叶茂、生生不息的根基。对中国古代文学这一承载千年文明的学科而言,提升学术道德与科研诚信不仅是对历史文献的尊重,更是对传承中华文化与推动学术发展的庄严承诺。本文首先分析了一则学术失范典型案例,展现全社会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努力;随后,从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角度出发,探讨研究生如何在论文写作中践行学术道德与科研诚信,分享个人在这一过程中的体会与感受。

一、析失范之弊,守学术之兴

加强科研诚信建设、营造诚实守信的学术环境是研究生生涯的首要一课。从国家针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法规和措施,以及近年来发生的学术失范典型案例来看,严谨求学、诚信为本是学术生涯的基础。社科院2018版《反腐倡廉蓝皮书: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NO.8》梳理了近20年来国内媒体公开报道的64起学术不端案例,涉及从本科生、研究生到大学教师、高校领导的失范行为,包括抄袭、伪造数据等。以其中一起被称为“最乌龙的学术不端”事件为例:

2018年社科院发布的《反腐倡廉蓝皮书》点名批评了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2006届硕士毕业生张立明的学位论文涉嫌抄袭本校同专业2005届硕士毕业生的作品。这两篇论文不仅内容高度相似,甚至笔误都相同,而且它们的指导老师是同一个人。这则事件在2016年经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关注,报道中提到了“抄袭门师生十年前已处理”,表明学校在事件发生后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该事件的处理结果是东北师范大学撤销了张立明的硕士学位,并停止其导师招收研究生两年。

从这一事件中,我们可以发现该校在学术监管中存在的漏洞,以及该导师在指导过程中存在的监督不足的问题。该事件带来的影响是恶劣的:一方面,因学术抄袭而丢失做人的道德标准,使当事人的声誉受损,也阻碍了自身的学术发展前途;另一方面,因指导老师未承担相应的监管责任,任其学术失范行为发生,影响了当事人所在的学校和学术领域在公众视野中的形象,公众会对学校的监管机制质疑,会降低对学术界研究成果的信任度。这一学术不端案例凸显了学术道德与诚信作为学术研究基本原则的重要性。

在打击学术不端的乱象上,全社会都正在积极行动:一是教育部于2016年发布《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它是把2016年之前分散的一系列指导意见和文件整合并细化,形成一个较为全面和系统的处理法规。这是教育部首次以部门规章形式对高校预防和处理学术不端作出规定,它的正式实施表明国家在加强学术道德和科研诚信上的决心。二是各大高校和科研单位采取预防措施并制定详细处理流程,以确保学术诚信。以我所就读的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为例,学院在研究生入学第一个学期便多次举办学术道德讲座,发放科研诚信的教育材料,在《研究生入学手册》上多次强调学术道德的重要性,并在研究生一年级开设“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必修课程,以此强化师生的科研诚信意识。三是个人层面,通过对国内外学术失范典型案例的学习,我们要认识到学术诚信关乎着一个人在学术道路上的良好形象。因此,我们在学术研究中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保持谦逊,明确学术研究旨在推动知识和真理的进步,坚守好学术道德底线。

二、忆学海之启,塑耕研之心

对于刚步入学术研究领域的研究生而言,提升学术道德与科研诚信意识至关重要。经过一学年的学习与论文写作,我对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科研各环节有了初步体会。这一学科承载着中华千年文明与智慧,提升学术道德与科研诚信不仅是对古籍文献的负责,更是对未来学术发展的庄严承诺。可以说,学术道德与科研诚信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灵魂。

在古籍文献查找与整理上,我们必须持有敬畏之心与严谨态度。古籍文献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其珍贵性不可估量。在查找与整理过程中,研究生不仅要妥善保管文献,更要深入研读并正确理解其内容。任何轻视或误读都是对历史的不尊重,违背学术道德。撰写论文时,伪造科研数据、资料、文献、注释或捏造事实均被视为学术不端行为。整理论文所需文献是一个耗时的过程,在每篇课程论文动笔前,我会花费近一个月的时间进行文献梳理与数据分析。在这个过程中,耐心与严谨至关重要,我会通过比对不同版本、参考权威校注、和导师共同探讨等方式解决疑难问题,并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得出结论,避免主观臆断或伪造文献数据。

在论文框架构思上,我们必须以诚信为本、创新为魂。多起学术不端案例显示,研究者因找不到创新点而误入歧途,剽窃、抄袭他人成果,严重损害了学术诚信。经过一年的学习与多篇论文的撰写,我对论文创新有一些感悟,以我的专业为例,我认识到尽管中国古代文学已有大量研究成果,但仍存新研究空间。曾给我们授课的老师们提过跨学科研究是近年来的焦点,身为研究生,我们需要关注专业前沿与研究热点。即使主题已被广泛探讨,仍可通过新视角或方法进行创新解读,在不同文化和地域背景下,同一作品的解读差异本身就是值得研究的话题。总之,诚信是创新的基石,构思论文时须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尊重他人成果和知识产权,在引用他人观点或数据时必须注明出处,确保论文的原创性和真实性。

在语句修改与打磨上,我们必须逻辑严密、字斟句酌。论文初稿完成并不代表结论无可挑剔。逻辑混乱、语句毛病可能导致论文不合格,这是研究生常见的问题。在修改阶段,我会主动寻求导师的意见。导师多次强调,好论文需反复打磨语句,确保逻辑严密,在其指导下,我的论点表述愈发准确流畅。具体来说,研究生在打磨论文过程中需关注整体结构合理性、内容连贯性、论点与论据的紧密关联,并仔细推敲每个字词和句子,力求言简意赅、表达清晰。通过不断地调整和完善,呈现出清晰、流畅、有力的论证效果,不仅有助于准确传达研究内容,而且也能为所在的学术领域做出一点贡献。

保罗·席尔瓦在《文思泉涌:如何克服学术写作拖延症》一书结尾处引用的威廉·萨拉扬的话,恰好呼应了我在过去一学年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感触:“每当想到还有好东西要写时,我都欣喜无比,因为好东西永远写不完,而我知道我会成就其中的一部分。”

三、结语

学术道德与科研诚信是每一个专业领域的研究者都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生而言,提升学术道德与科研诚信意识不仅是对个人学术生涯的负责,更是对学术事业发展的贡献。对于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而言,在未来的学习与研究中,我们应始终将学术道德与科研诚信放在首位,以敬畏、严谨之心对待每一份古籍文献,以创新精神推动学术发展,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打磨论文成果,以此在中国古代文学这片广袤的学术田野上耕种出属于我们的丰硕果实,为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浏览:

主办单位: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办公地址:博文楼东区一楼 电话:0596-2591442  邮件:zwx@mn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