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通知公告
·文化活动
·学术交流
·学院新闻
·文院风采


学院新闻
名师讲堂丨钟振振:宋代的“公务员考试”与文化精英治国
作者:;日期:2025-03-19

3月17日,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清华大学特聘教授钟振振受邀为我院师生开展“宋代的‘公务员考试’与文化精英治国”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文学院副院长周军主持,文学院古代文学教研室教师以及相关专业博士生、硕士生参加。

讲座伊始,钟振振首先介绍了宋代以前的各种官员选拔制度,具体包括夏商周的“世卿世禄制”,秦朝的“军功爵制”,汉朝的“察举制”及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钟振振以《三国演义》的“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故事为例,指出宋以前选官制度为人治,官员多在豪门望族之间产生,造成“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情况。随后,钟振振介绍了隋唐的科举制,他指出,隋唐的科举制让上述情况有所改观,但其本身并不彻底,考中进士只能作为朝廷官员的备选及补充,要想做官另有其他考察。

科举考试正式定型是在宋代,文化考试成了官员的主要来源。钟振振介绍了宋代科举的作用,其打破了贵族官僚对官员的垄断,为上下层社会对流提供了通道,且大大加强了文化教育的普及。随后,他详细分析了宋代科举考试的特点及官员任用、晋升流程。同时强调宋代官员仍有特权,可以奏荐亲属子弟入仕,即“门荫制度”。由于宋代考取进士后直接做官,因此考试十分严格,钟振振举了欧阳修和刘辉,苏轼和李志的例子以证其公平公正。

宋代科举并非没有弊端。钟振振介绍科举考试所形成的“座主——门生”关系,及为了减少结党营私现象而增加的“殿试”相关情况及特点。钟振振还介绍了宋代科举考试的科目:策论及诗赋,并对其中为人所争议的“诗赋”进行分析,阐述其意义及重要性。最后,钟振振肯定了宋代科举制度的主要作用,它为朝廷选出了大量优秀人才,比如丁谓用“运筹学”建造皇宫,赵抃用“杠杆原理”解决粮食溢价问题,范仲淹在杭州救灾的方法与800年后的“凯恩斯主义”有相似之处等等。

讲座总结环节,文学院刘荣平教授指出:文学研究需要广泛阅读,积累文史哲、典章制度、经济地理等各方面的知识,以此为文学研究的基础。

浏览:

主办单位: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办公地址:博文楼东区一楼 电话:0596-2591442  邮件:zwx@mn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