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通知公告
·文化活动
·学术交流
·学院新闻
·文院风采


学院新闻
“博文新声·博士生学术沙龙”第5期|刘洁:“清诗中的‘匿光者’——韵目诗述评”
作者:;日期:2025-05-09

学脉如星河奔涌,细究方知浩瀚;薪火似春风传续,深耕自有回响。第五期“博文新声˙博士生学术沙龙”于5月7日晚7点在博东509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期博士生学术沙龙由文学院2023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刘洁担任主讲人,主题为“清诗中的‘匿光者’——韵目诗述评”。文学院研究生、博士生参加会议,与谈人为黄金明教授、张则桐教授,由张明华教授主持。

图片

         报告伊始,刘洁便提出了有待解决的问题:什么是韵目诗?韵目诗在何时、是怎样形成的?清代韵目诗具有怎样的发展特征?首先需要明晰的是韵目诗的概念,“韵目”指平水韵韵目。它既是宋元以来诗歌押韵的主流标准,又是韵书、类书等文献分类编纂的参照基础。这里提及的平水韵一方面用作诗韵,一方面自宋末被用作图书分类标准。“韵目诗”则是指用平水韵创作并按平水韵韵目排列的组诗。形成于明代,到明朝中期已发展成为一种比较常见的诗歌体式,如明代裴养素《秋诗》、清代戏曲家李渔《和友人春游芳草地三十咏》、朱瑶《姜椒杂咏上去入三韵共七十六首》等。

图片

接着,刘洁对韵目诗的形成背景加以溯源。她指出韵目诗是平水韵广泛应用背景下,承变集会分韵赋诗传统,并基于明代应制诗创作需求及长期以来诗人对创作效率与诗作质量的自觉追求,逐渐形成的诗歌样式。根据已有研究可知,平水韵在明代已得到广泛应用,韵目诗就是平水韵诗韵功能和排序工具融合发展的产物。“分韵诗”作为韵目诗的先在形态,其分韵方式有“抓阄取韵”、直接分韵。分韵赋诗经过唐、宋、元三代的发展,对韵目诗的产生及韵目诗内在特质的形成产生了先在影响,诗人多用近体、平声韵,自觉追求创作效率和诗作质量,注重组诗的整体性。加之明代科举虽不考试律,但皇帝多亲自参与诗文创作,宫廷文学占据主流,歌颂太平的“应制诗”大行其道。“平水韵”便于应用的优势、分韵赋诗对声韵本体审美的建构,以及应制唱和对创作时效、用韵规范的刚性需求,三者便共同催生了以严格限韵为特征的书写范式——韵目诗。

图片

         最后,刘洁提出将清代韵目诗分作三个发展时期:顺治朝、康熙朝、雍正朝的为初期;乾隆朝、嘉庆朝、道光朝是韵目诗发展的繁盛期;咸丰朝至清朝灭亡为韵目诗蜕变期,相较于前期总量骤减,表现手法有所创新,创作思想体现出诗性回归。并对每个时期的创作主体,题材选取及兴盛原因加以分析后,归纳说明了韵目诗的影响。

图片

在与会嘉宾提问环节,三位老师都肯定了刘洁在资料整理上的充足准备以及研究视角的新颖。同时也提出了其可以改进之处:历时性与共时性阶段的处理、宏观研究和个案研究应兼顾、增加关于韵目诗演变的外部因素的研究等。张明华教授提出中国文学的研究要注意到汉语语言的特点,要以群体为单位而不是以个体为单位。其他与会者也就本次报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与报告者积极交流。本期博士生学术沙龙在热烈的探讨声中圆满落下了帷幕。

浏览:

主办单位: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办公地址:博文楼东区一楼 电话:0596-2591442  邮件:zwx@mn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