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上午,2017闽南诗歌节——“诗歌与戏剧”大型文化交流活动在闽南师范大学开幕。来自国内外近30名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和剧评家欢聚一堂,围绕诗歌与戏剧、文学与艺术进行深入研讨与交流,与闽南师大学子及漳州市民分享戏剧、琴艺、茶艺、书画等传统艺能延展活动的心得。
福建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陈毅达、闽南师范大学副校长肖庆伟、台湾明道大学副校长施慧敏、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副会长王勇、马来西亚作家朵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评论》副主编曾镇南、台湾资深剧评家王墨林、台湾剧团团长金甲生,以及萧萧、白灵、罗文玲、戴潍娜等两岸著名诗人、剧评家、艺术家们出席开幕式。
闽南师范大学副校长肖庆伟首先致辞,他表示闽南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积淀和鲜明的地域特色,与台湾及东南亚文化有着血脉相连的亲缘关系。两岸高校及其它团体、单位合作举办“闽南诗歌节”,对于促进两岸高校的学术交流、增进诗人作家之间的友谊、促进诗歌艺术的繁荣及推进校园文化的建设,有重大意义。随后,台湾明道大学副校长施敏慧讲话,她谈道本届诗歌节是闽南师范大学与台湾明道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五届,在萧萧院长70寿年之际,特别感谢萧萧院长为明道大学人文教育以及两岸诗歌节所做的巨大贡献。福建省文联副主席陈毅达则在致辞中表示,闽南地区独特的地缘还境和人文风貌构建了闽南文化特质,成为孕育诗歌的沃土,为中国新诗发展不断贡献优秀作家与作品。两岸高校共同主办的诗歌节是个以诗会友、以诗为媒的交流平台,汇聚两地学者、诗人共话诗歌交流与发展,让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进一步弘扬,让两地同胞的文化认同感得以进一步提升,增进两岸的相互了解与交往,为增进两地友谊、促进两岸文学艺术交流搭建新的平台。
随后台湾著名诗人萧萧、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曾镇南分别带来“百年新诗台湾系谱”“ 废名谈新诗别一章”的主题演讲。
本届诗歌节由闽南师范大学、台湾明道大学、福建省作家协会联合主办,活动从5月13日-15日,为期3天。活动内容包括“杨骚诗歌与戏剧专题研讨会”、“纪念杨骚逝世60周年专场演出”、“采风与社会文化拓展”、“名家主题活动”等10场,校内研习与校外文化传播相结合,以知识传授与艺能展示呈现文学的张力,促成诗歌与戏剧、文学与艺术的完美交融。
近年来,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在人才培养中重视文学和艺术的结合,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成立了苔花诗社和芗涛剧社,积极开展诗歌戏剧创作、经典诵读和戏剧表演活动,成为学校社团的品牌。本次闽南诗歌节以“诗歌与戏剧”为主题,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艺术氛围,推助人文教育的发展,促进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及高雅情操的培养。同时,对具有悠久历史的诗文吟诵、戏剧文化的传承发扬也有积极意义,并进一步推动漳州市文学艺术活动的繁荣。

副校长 肖庆伟致辞

福建省文联副主席 陈毅达致辞

明道大学副校长施敏慧致辞
开幕式讲座

两岸专家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