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通知公告
·文化活动
·学术交流
·学院新闻
·文院风采


学院新闻
复旦大学中文系杨明教授莅临文学院讲学
作者:文学院;日期:2016-11-10

 

 

11月7日—8日,复旦大学中文系杨明教授应邀莅临文学院,为15、16级学术班研究生及本科生带来了两场讲座。讲座从具体古诗作品出发,逐步分析诗人在作品中是如何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并教授在场学生对于古诗的学习应该立足实事、贴近文本、从而体察诗中的含蓄内涵的学习方法。

11月7日下午3点半,杨明教授在博东110为研究生作了一场关于《天宝末年李白对杨国忠的态度:以< 古风>三十四为中心》的专题讲座。讲座伊始,杨教授首先通过对李白《古风》(其三十四)的分析解读,引出对诗句“白日曜紫微,三公运权衡”与“天地皆得一,澹然四海清”的假设和疑问。随后,杨教授从李白诗文、唐代史籍及与李白同时代的作家著作中分析得出李白对杨国忠存有好感。并指出杨国忠在天宝末年确有善举,诸如国家祭祀、救济灾民及人事变动等。接下来,杨教授从李林甫与杨国忠执政之差异入手来探讨李白为何对杨国忠有好感,分别从杨国忠与李林甫之间的矛盾、独孤及等人的诗文以及相关史籍记载等三个层面进行论证。最后,杨教授得出李白眼中的政治清明应记载于天宝十二年杨国忠为相之后。通过以上分析,杨教授告诫同学们研究古诗文要立足文本细读、立足历史事实,并强调文献研究重在平时积累。

11月8日晚上七点半,杨明教授在博东109作了一场题为“漫谈‘意在言外’”的精彩讲座。“意在言外”是我国古代诗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然而古人在运用此语评价作品时,其内涵并不相同。杨明教授主要从“寄托”和“含蓄”两大方面来漫谈诗歌的“意在言外”,含蓄比于形之与神,寄托则类形之与影。首先,杨明教授从“寄托”的角度切入谈“意在言外”,以《离骚》中的诗句“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为例,指出屈原将奸臣小人比作成了“众女”,又将自己的才能比作是“蛾眉”,这就是一种“寄托”,虽未言明,却恰恰是一种“言外之意”。其次是从“含蓄”的角度来谈“意在言外”,杨明教授指出,“含蓄”在古典诗词中有多种形式,一是不直言情志,以所见所感之事物(包括景物)烘托,读者玩其景即可会其情。如刘禹锡《金陵五题》、李商隐《北齐》二首之二等;二是虽直言情志,但不言此而言彼,如李商隐《夜雨寄北》等;三是言外确有情意,却无法明白说出。如曹植《七哀》、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等;四是纯写景物,而能写出神韵,使之栩栩欲活,也是一种言外之意。如冯延巳《南乡子》之“细雨湿流光”被王国维赞为“能写春雨之神”。

杨教授逻辑严密,如剥茧抽丝,带领听众进入深层次的学术境界,展现了学术名家的深厚功力和谦逊严谨的风度。并且文学经典的叙述方法,有助于听众更好地理解和鉴赏古代诗歌,使在场师生深受教益。

   


浏览:

主办单位: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办公地址:博文楼东区一楼 电话:0596-2591442  邮件:zwx@mn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