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通知公告
·文化活动
·学术交流
·学院新闻
·文院风采


学院新闻
中国第一位女指挥家郑小瑛与闽师学子畅谈音乐与人生
作者:文学院;日期:2016-05-15

 

    5月14日下午3时,中国第一位女指挥家、曾任中央歌剧院首席指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郑小瑛教授莅临我校逸夫图书馆五楼报告厅,为我校学子开展了一场题为“音乐与人生”的演讲。本次讲座由闽南师范大学主办,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文学院院长黄金明主持本次主题演讲,闽师学子、音乐爱好者以及部分市民与校友等一同参加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文学院院长黄金明对郑小瑛教授进行了简单介绍。郑教授不仅拥有深厚的文化修养与造诣,更是具有高远的文化理想和使命感,对音乐文化的热爱和信心使得她更具魅力,透露着一种无与伦比的大气与淡定,那正是她的大家风范。

“阳春白雪 和者日众”

    郑小瑛说:“‘阳春白雪 和者日众’是我追求的目标,我坚信古人云‘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因而我不会因急功近利去追逐‘时尚’,而是耐得住寂寞,坚持辛勤耕耘,播撒‘阳春白雪’,收获’和者日众’”。

    我们坚持“阳春白雪”,就是坚持交响音乐的“文化性”,而不去追求有短线市场效益的,单纯的“娱乐性”。我们对音乐能够启迪和提升人类想象力的功能深信不疑,也相信美好的音乐是有生命力的,就像爱因斯坦指出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推动着进步”。没有具象的音乐,正好能够在激发你感情共鸣的同时,为你提供一个丰富联想驰骋的空间,而提升你的生活质量。因而作为一门听觉艺术,我们的演出无需依赖灯光布景、或视觉效果的装点;我们追求的是与我们的听众一起在美好无际的音乐世界里作心灵的“荡漾”,期待着灵性的升华!

    自古以来,阳春白雪就是“和者盖寡”,但我们并不愿意孤芳自赏,“和者日众”不是等待,而是积极地通过高质量的演奏为大家开拓新鲜的听觉审美观,通过亲切易懂的方式,用文字(如音乐知识含金量很高的节目单)和语言(如音乐会上对音乐内容及其时代背景作深入浅出的介绍,对音乐社会功能认识的引导等被媒体称道的“郑小瑛模式”)打消听众的距离感,帮助大家逐渐走进“阳春白雪”的天地。我们欣喜地看到,厦门人原来说,搞什么交响乐呀?乐器贵,人才贵,奏的东西又听不懂!而我们却没有退却,坚持埋头苦干、辛勤耕耘,每天排练5小时,每周推出一套经典交响精品,渐渐地让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迈进了交响乐的大门并领略到它深刻、丰富和美妙的内涵,我们终于培养了一批“粉丝”。

“铁一般的身躯 钢一般的意志”

    “郑教授向我们讲述了她为龙岩市人民举办新年音乐会的下半场演出时由于台上有水不慎滑倒,还跌到了台下,她淡然地说“事情来得如此突然,所有的人都呆在那里,不知所措,当我感觉自己神志仍然清楚,活动活动手脚,觉得还可以,上千名观众在等着我!于是,我站了起来,慢慢走到台边,定了定神,然后,仍然迈着往常一样的步伐,又走上了指挥台!。对台下的观众说道:“请大家放心,只是虚惊一场。”全场起立报以最热烈的雷鸣般的掌声!这一定是在场的每个人发自内心的对一名老艺术家如此的敬业精神和巨大的人格魅力无比敬佩和赞扬。

    郑教授和我们讲述了她与癌症的抗争:“1997年底我因中分化直肠癌接受了手术,5个月后我到爱沙尼亚执棒中国交响乐作品音乐会和歌剧《卡门》,回来后便组建厦门爱乐乐团,到2013年离开的15年里,与乐团在11个国家演出了1200多场,其中一半是我执棒的。

    这两年里,我认真接受治疗,有机会就散步锻炼,病兆没有成为我的负担,我仍然到台湾,去欧洲旅游,我仍然指挥演出了歌剧,交响音乐会30多场,做音乐讲座30多次,接受采访20多次,除了已快87的自然“老”,并不觉得特别吃力。也许,“既来之,则对付之,不怕它,不念叨它,”它就会怕你”。

    将近80岁的郑教授成为2008年奥运会的一名光荣的火炬手。她的手臂天天在为创造美妙和谐的音乐而挥动,这次就要与全世界的火炬手们一起,高高举起象征和平吉祥的祥云火炬,向全世界传递和平、进步、团结、和谐的理想,也向全世界人民展现福建和厦门人民的对奥运会的支持和热情!

    有哪一本教科书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呢?中国最优秀的指挥家,就是这样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在培养、教育着一批批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这位八十多岁的老人,用她铁一般的身躯,钢一般的意志,写下了人生最辉煌的乐章!

“音乐人生 一路前行”

    上世纪60年代,作为中国最后一批留苏学生,郑小瑛教授曾在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交流学习。她是新中国第一位交响乐女指挥家,曾师从俄罗斯功勋艺术家安诺索夫和国际知名指挥家罗日杰斯特文斯基,也是苏联第一位女指挥家杜达洛娃的朋友。谈起在俄罗斯的留学生涯,郑小瑛教授回忆说,她至今仍记得前苏联的老师们对中国学生的深厚情谊。她的启蒙老师、前苏联合唱指挥杜马舍夫曾主动提出要为新中国培养一批指挥人才,并将整套苏联指挥的教学理念和课程体系传授给了中国学生,之后这些学生都成为中国第一批指挥人才的骨干。郑小瑛教授说道,艺术人生不能在等待中被消耗。土楼北行的成功演出不但是时隔50年后率领崭新体制的中国乐团重回俄罗斯,再续了她音乐传奇的一个旅程,更是为加强俄中两国的音乐交流和友谊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优秀的前苏联专家为中俄友谊播下了种子,中国不会忘记中苏两国人民之间的情谊,这次访俄演出就是一种感恩和回馈。她希望,可以通过这次演出将感恩的心情传递给俄罗斯,续写两国人民的友谊,更将中国的音乐带给全世界。而“土楼南行”也即将实现。

    离开了“爱乐乐团”的她转身歌剧,她说,当年在国外所学得的知识因文化大革命等客观原因还未与大家分享,她想在歌剧普及方面做出努力,用中文推广西方经典剧目。音乐不老,郑教授亦不会老。

 

    讲座尾声,郑小瑛教授还针对“幼年接触音乐有何益处”、“如何看待流行音乐”等问题给出了详尽的解答。她谈到,音乐对儿童的智慧也健康都有一定的益处,对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有重要作用,音乐人应该把眼光放长远,深入挖掘音乐宝藏。

    郑小瑛教授的演讲十分精彩,现场座无虚席。她的诙谐语言、深刻思想,感染着每一位听众,现场更是不时爆发出热烈掌声。她早已将自己的生命与音乐融为一体,站立上一方小小的指挥台,她成就的不仅是一场场气势磅礴的演出、更是一位杰出的中国女音乐家对于音乐的魂、民族的情以及世界的爱。了解她精彩传奇的音乐人生,感悟她坚定不移的音乐信念。她的坚守是文化事业最需要的力量,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品质。

    作为本次诗歌节的第二场讲座,郑小瑛教授亦对我院学生送上了祝福,她提到,教师是一个光荣的职业,将来会收获更多为人师的幸福。此次讲座不仅是为闽师学子提供了一个与名师大家面对面的交流平台,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了人文艺术修养,更是丰富了学院乃至学校的文化底蕴,推进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文/新闻部 黄智超

 

         

 

         


浏览:

主办单位: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办公地址:博文楼东区一楼 电话:0596-2591442  邮件:zwx@mn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