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下午15:00,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著名学者莫砺锋教授莅临我校,并为文学院研究生作了一场关于《古典诗歌研究方法漫谈》的讲座。同时出席的还有萧庆伟副校长、黄金明院长以及文学院的部分老师,讲座由萧副校长主持。
莫砺锋教授从自身读研经历出发,简短地介绍了自己的求学之路;针对在学术功底差的背景下,如何做好研究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又从如何对待文献、如何对待文本、如何对待西方文论等三个令人困惑的问题出发,进行更深入的探讨。莫教授从校雠学角度入手,讲述当年恩师程千帆先生运用《校雠广义》对自己古典文献学方面的培养,他特别提到应该把它作为工具书使用,学习其方法。对于变义的问题,莫教授认为应特别注意两种方法,一种是应该通读全部诗集再做研究,他举了王力先生的《汉语诗律学》孤平的例子、钱钟书先生《宋诗选注》中吕本中的《兵乱后杂诗》的数目来进行佐证;另一种是文献真伪的问题,莫先生举了王绩的《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以及《答王文公问故园》两首诗为例,证明出朱熹是《答王文公问故园》的作者,以此告诫研究生做学问要多多注意类似错误的问题。莫教授对于文本作了重点解读,指出学界批判红学为“红外学”的原因即是未把关注焦点放在《红楼梦》的文本上,又举出朱熹做学问的大火和文火两种治学方法,并以黄季刚和韦庄《秦妇吟》为例强调解读文本的重要性。最后,莫教授就大家所熟知的新方法作深入阐述,指出学术界急功近利的弊病;认为西方理论不是万能,而且变化较快,学术界应该谨慎对待;建议做学问宜学寸铁之法,避免花拳绣腿。
讲座最后莫教授对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作了简短而精辟的回答,并提出多读经典、泛读其它书籍的建议。莫砺锋教授诙谐幽默、妙语连珠,态度亲切随和,使整场讲座的气氛轻松活跃,他在讲座中展示出了精厚扎实的学术功底,言谈间学者的严谨治学风范毕现,令人印象深刻。
个人简介:
莫砺锋,1984年获得南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是新中国第一位文学博士。现任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央视《百家讲坛》著名主讲人。兼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韵文学会理事、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杜甫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陆游研究会会长等职务。另出版《杜甫评传》、《唐宋诗歌论集》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