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0日,“纪念林语堂先生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林语堂先生的故乡——福建漳州隆重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福建省文联、闽南师范大学主办,闽南师大闽南文化研究中心、台南大学人文与社会学院、厦门大学中文系、苏州大学文学院、漳州市文联协办,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来自海峡两岸和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泰国等地的金130名林语堂研究的专家和学者齐聚一堂,并向大会提交研究论文和提纲约80余篇。
10日上午9点45分,研讨会主题报告会由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陈煜斓教授主持。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女士作了以《林语堂和他的提倡得太早的幽默》为主题的演讲。张晓风通过介绍各种大人物和小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幽默,展现幽默艺术无处不在,这种以作家谈作家的方式,收获了对林语堂先生新的认识。台南大学林登顺教授进行了精彩点评。获得林语堂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李平副教授进行了《“文章报国”——林语堂的抗日爱国情怀》的主题报告,阐述了林语堂的理性爱国观,赞扬了他的爱国精神,陈煜斓教授对此看法表示即使身在国外,林语堂的抗日贡献也是不可抹杀的。最后,闽南师大的张桂兴教授具体报告了《林语堂全集》编辑的进展及相关问题,陈煜斓教授表达了要建立“闽南师范大学国际林语堂资源中心”的愿望,并进行报告会总结。
10日下午2点半,第一场学术研讨会分为两个小组分别进行讨论,对林语堂的思想、文化观、幽默观、文学创作、文学地位、英文译著以及翻译等诸多方面的研究进行学术探讨。第一小组主要探讨林语堂文学创作、文化承继及思想观念等方面的研究,由武汉大学文学院陈国恩教授主持,各位专家学者分别就其论文进行简要论述。上海师范大学钱文亮教授的《鲁迅、胡风与林语堂》一文,通过对三位文学家之间关系的梳理,重审林语堂的别样思想与文化贡献。大连大学文学院赵怀俊教授所作的《林语堂宗教人本思想》认为林语堂绝非弃绝尘世的基督徒,也非充满说教的基督作家,表现出对林语堂的宗教中人本思想的密切关注。温州大学的孙良好教授运用比较文学与形象学手法,以独特的视角对林语堂笔下的“形象”进行了系列研究。湖南大学的章罗生教授针对林语堂在文学史中的尴尬地位进行研究,对其纪实文学创作的贡献予以肯定。此外,台湾学者邱培超、洪文婷、欧天发等人以及其他各高校专家学者分别阐述了各自的研究成果,陕西省社科院的刘宁、湖南师大的肖百荣等教授对上述阐述进行精彩简明的点评。
第二小组主要探讨林语堂的英文译著、翻译、传播、教育学及语言学等方面的研究,由青岛大学的卞建华教授主持。来自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严纪华的《地毯上的图案——从适应与选择看林语堂与张爱玲的自译》,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李小撒《林语堂与张爱玲自译活动对比研究》的两篇文章,通过两位双语作家之间的相似对比研究作家自作自译活动的实践。福建师范大学李诠林博士从文化与大众消费相结合的角度,借鉴外国经验以发展独具特色的语堂文化小镇。福建省社科院的萧成博士以丰富详细的史料,力图澄清和还原林语堂与南洋大学之间的历史真相,带有翻案意味。此外,冯羽和邢以丹则分别从国际文学交流的视角和翻译文化学的角度入手,对林语堂作品的翻译及在日本的传播现象进行透视与评价。美国圣约翰大学的终身教授李又宁进行总结式发言,以美籍华人的身份解读不一样的林语堂并呈现出新的形象。
11日上午8点半,第二场学术研讨会开始,两个小组分别继续各自的讨论。第一小组由安徽师范大学的杨四平教授主持。陈国恩教授以《世纪焦虑与历史逻辑——林语堂论中国文化的几点启示》一文着重探讨林语堂对待中国文化的态度变化,并深究其原因和背景。我院段榕老师的论文关注了林语堂笔下木兰形象的“风雅趣味”,认为这是植根于农耕社会背景下的、充满男性价值观的、反现代文明的观点,无法解决女性面对的残酷现实。中国政法大学董燕和温州大学孙良好对学者的发言予以点评,肯定了研究中的创新之处,也指出了论述观点的不足,杨四平教授认为此番研讨交流融合了宏观、综观和微观方面的研究,效果显著,成果丰富。第二组则由来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古远清教授主持并点评。卞建华针对林语堂文化变异进行思考,翻译传播了作品却又不能使文化真正走向世界,由此考量汉英翻译的特殊模式,对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外语言的融通进行自省。杨杏红老师《林语堂“空气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以“学风建设”的新视角探究林语堂的教育思想实质。台湾台南大学的林登顺教授则据林语堂的小说《红牡丹》具体探析了书中的礼教问题,展示了林语堂研究中的细致问题。类似的还有我院一些研究生的文章,均从细读的角度探讨具体问题,颇具有说服力,但其内容也尚有不成熟以待商榷之处。萧成、冯羽、丛坤赤等点评人对各位学者的发言予以肯定,同时也提出了中肯的具体意见。
直至上午11点左右,两个小组均讨论完毕,两组的召集人分别根据本组的具体情况对此次研讨会议进行总结。会议不仅肯定了林语堂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支援抗日战争等方面的重要贡献,也认可诸位学者的林语堂研究成果。会议至此圆满结束。
文/张佩佩
图/陆洁虹 蓝虹

研讨会分组讨论现场

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先生作了以《林语堂和他的提倡得太早的幽默》为主题的演讲

林语堂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李平副教授进行了《“文章报国”——林语堂的抗日爱国情怀》的主题报告

美国圣约翰大学的终身教授李又宁进行总结式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