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上午9点,文学院在逸夫楼三楼会议室召开了汤漳平、王朝华新注《老子》座谈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老庄研究专家陆永品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的博士生导师方勇教授、福建师范大学的博士生导师陈庆元教授和郭丹教授、厦门大学中文系的林兴宅教授和常大群教授、东北师范大学的刘兵老师等各地的校外学者,我校副校长肖庆伟教授,文学院汤漳平教授、黄金明教授、施榆生副教授、张则桐教授、王朝华副教授,闽南师大学报编辑部主任郑镛教授等人,以及文学院的其他老师和部分研究生共同出席了本次学术座谈会。
本次座谈会主要围绕文学院汤漳平教授与王朝华副教授合著的《新注< 老子>》一书进行学术性探讨。会议伊始,由副校长肖庆伟教授致辞,介绍了文学院的学术团队并对各地与会者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随后,与会专家学者就个人观点,分别从不同的学术角度进行论述。黄金明院长表示座谈会旨在建立关注学术的良好传统、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和学术素养及面向大众传播学术思想和文化,对汤漳平教授及王朝华副教授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积极肯定。作者代表汤漳平教授向与会者介绍了个人的老庄研究历史,针对这本新注,解决许多存在争论的问题,并志于提供超越以往的最完美译注版本。从本书“原文——注释——题解——今译”的流畅章节结构、注释的总结性,到译文的简练通俗,陆永品教授都非常赞赏,对这本《新注< 老子>》给予了很高评价。方勇教授充分肯定了本书的广泛影响力和书内、书外价值,但对本书“评论”一节被删颇引以为憾。陈庆元教授则立足于本书的研究方向,进而谈到文学院学科建设和未来走势的问题,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发展构思。郭丹教授对本书作出专业性评价,称其既有集注的内容全面的性质,又积极吸纳新材料,不仅反映出最前沿的学术动态,而且也不乏作者自己的独到见解,同时建议补充个别重要内容并提倡广泛开展校内“《老子》解读”。而东北师大的刘兵老师则虽认可书中《老子》研究的时代感、解读的中正开阔以及译文的精准有韵,但又从严谨的学术角度发现并提出值得商榷的存疑之处。各位与会专家学者的精彩发言与互动交流,对《新注< 老子>》一书的进一步完善具有积极作用。
会议最后,黄金明院长对文学院目前的研究现状及未来的学科发展进行总结、规划,强调对老一代文学传统坚守、继承和发展以及进一步加强学术推广的必要性,并对各位与会者对汤漳平、王朝华新注《老子》一书提出的看法和建议等,再次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