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下午4:30,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陆永品应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邀请,于博东401教室为文学院师生作了一场关于《老子》研究的热难点问题介绍和述评的学术性讲座。我院黄金明教授、陈良武教授、王朝华副教授以及部分研究生、本科生参加了本次讲座。讲座由黄金明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陆永品老师与学生们进行了短暂交流,既拉近了学生与大师的距离,也使大家对这场讲座更是期待。考虑到参加讲座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对老子的了解程度不一,陆永品老师首先对玄而又玄,众妙之门的玄学《老子》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老子》五千言,是哲理散文诗,具有文学的表现手法,注重押韵、讲究修辞、富有意境。然后,谈到老子之“道”,具有三种主要的内涵:即天道、人道、自然之道(宇宙本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句话中的“道”,便是指是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的浑沌元气,即万物之道、自然之道。其次,陆永品老师指出了大家对《老子》的一些误读,如《道德经》“道经”在前,“德经”在后,是老子本意。但马王堆出土汉代帛书《老子》(甲乙本),将《老子》抄写成《德道经》,误甚!最后,对于部分颇受争议的问题:“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诠释;老子向往“小国寡民”的寓意何在;老子“不出户,知天下”是否属于唯心主义。陆永品老师给出了个人观点及据理,开拓了大家的思维。
此次讲座,陆永品老师与文学院师生分享了他研究《老子》的一些心得感悟及学术成果,其中包括《老子》研究的热点问题介绍和述评,近几十年来出土文献与《老子》研究的关系,以及学界对《老子》基本思想的认识和思考,引领师生们走进一片新的玄学天地。他谦虚谨慎的治学态度、温和可亲的授课风格,让在场的师生很受感染与喜爱。
陆永品个人简介:1936年生,安徽省宿州市人。研究员。主要学术专长是先秦两汉文学和唐宋诗词,现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研究。1963年7月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1963年7月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代文学研究室副主任、党支部书记及文学研究所党委委员、党委副书记,研究员。1964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兼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屈原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主要代表作有:《老庄研究》、《司马迁研究》、《诗词鉴赏新解》,《爱国诗人一屈原》,校点整理《史记论文•史记评议》,编著《庄子选集》、《李商隐诗选》、《辛弃疾词选》(合作)、《唐宋词选》(合作)、《唐宋词选讲》(合作),主编《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分类集成》、《俞平伯名作欣赏》,另外发表《略谈对〈诗经〉中爱情婚姻诗评价的演变》等学术论文数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