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晚8点半,南京大学严杰教授应邀在博东110为文学院师生作了一场题为“宋代笔记略谈”的学术讲座,带领文学院师生们领略宋代笔记风采。讲座由王照年副教授主持。
严杰教授长期倾力于唐宋史料笔记小说的研究,此次讲座则侧重于宋代笔记的内容介绍,向我们展开宋代笔记发展和成熟的完整画卷。严教授首先介绍了笔记由唐至宋的发展情况,指出宋代笔记逐渐成熟的三大特点:一是数量众多;二是内容广泛;三是怪异成分的减少。随后分别通过例举相关具体的作者及笔记作品予以论证,如宋祁的《笔记》、沈括的《梦溪笔谈》、洪迈的《夷坚志》等。严教授又以笔记的分类以及唐五代笔记之与宋代笔记的对比介绍贯穿其中,翔实地展现宋代笔记所涉之广、涵盖题材之众的全貌,私人笔记既有纪实又有作者“挟恩怨”的不实。宋代笔记的纷沓百相,正应了国学大师陈寅恪“华夏文化造极于宋”的说法。
严教授通过讲座不仅让我们对宋代笔记有了整体的概念和了解,更让我们领略到了常被忽视的宋代笔记文学的斑斓多彩,同时也指出宋代笔记具有的诸如“补史之阙”的重大作用,笔记文学的价值也有值得关注重视和研究探讨的必要。
讲座尾声,严教授就讲座所探讨的问题与在场的同学们进行学术交流,认真解答了同学们的疑问,并对如何研读宋代笔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推荐同学们可从欧阳修《归田录》以及朱易安《全宋笔记》入手学习。严教授提醒大家注意客观地看待宋代笔记所具有的价值,他渊博的知识和谦和的气度令人折服,他认真严谨的为学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附:严杰教授学术成果相当丰富,其专著主要有《欧阳修年谱》(南京出版1993年社)、《唐五代笔记小说选译》(巴蜀书社1990年版)、《文史通义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颜真卿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唐五代笔记考论》(中华书局2009年版)等,参与编纂的著述有《唐诗大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唐人轶事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等,主要论著有《〈大唐传载〉考》(《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0年5期)、《欧阳修与佛老》(《学术月刊》1997年2期)、《欧阳修创作阶段论》(《文学遗产》1998年4期)等。仅从以上三方面的学术成果而言,严杰教授本次所讲“宋代笔记略谈”,确属其多年倾注心力、勤于钻研的学术菁华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