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3日下午3点,北京师范大学方维规教授应文学院邀请,在博东110教室为文学院师生作了一场题为“概念史漫谈”的精彩讲座。杨杏红等老师等出席了本次讲座。讲座由沈金耀教授主持。
讲座中,方维规教授主要围绕“三种研究模式及概念史的来龙去脉”、“历史沉淀于特定概念”、“概念的社会性和历史性”、“概念是代号,是思想的出口”、“概念史研究的必要装备”这五个方面,就如何作“概念史研究”进行了别具一格的讲授。
方维规教授长期在德国学习、任教,主要从事比较文学和中国文学的研究,在讲座伊始,他简要介绍了自己的学术研究兴趣及最新的学术研究情况。近年来,方教授着重进行概念史研究,他介绍了概念史研究在德国、英国、法国、美国学界的相关情况,以及在中国使用概念史研究方法的必要性。方教授认为在“历史”当中进行语义学或者概念史的研究很关键,他举例说道,如果要对 “五四”新文化运动作研究,则不可避免地要谈到“科学”、“民主”、“自由”等概念,也必然要对这些概念的来源做相关的溯源,如此才能进一步了解产生这些概念的历史语境以及在当下的语境里这些概念变化的可能性。
本次讲座持续了2个多小时,在最后的提问环节,在场的老师们就“概念史研究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 “如何区分概念史研究和词汇学研究”等问题和方教授进行了多方的探讨。对于同学们的提问,方老师也做了深入浅出的回答。在这样一种平等、活泼的学术讨论氛围中,在场的师生们对于“概念史研究”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也开拓研究生的学术视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