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上午9时,由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的“中华经典诵读与课本剧”研讨会在博文楼文学院会议室胜利召开。集美大学文学院教授张哲英,平和党校曾建和,漳州作协主席黄清河、漳州作协副主席何也与我校师生及来自文学院课本剧实践基地的各中学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华经典作品的推广、普及和课本剧的创新实践。校教务处处长陈再生、历史系副主任王建红、校团委副书记黄湘、校关工委副主任邱煜焜、文学院老领导蔡一鹏等领导老师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文学院黄金明院长在开幕发言中首先回顾了我校中华经典诵读和课本剧课程的创作历程,进一步强调文学院立足当下,积极实施以阅读和写作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中文生的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接着,黄院长谈到高校与各中学互动的几种模式,共同探索经典诵读如何更好地服务基础教育、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改革,从而使地方特色推广至全国。黄院长深情并茂地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我校从1989年开始开展学生诵读经典比赛活动,经历了演剧、编剧、导剧再到校内外的巡回演出,希望这次研讨会能在更高的学术起点上进行理论的归纳与提升,文学院的发展期待更多有识之士的帮助。”
随后,校关工委副主任邱煜焜老师进行了课题前期成果的总结。他强调课本剧的传承势在必行,要做好课本剧的传承,必须搞好剧本建设、基地建设、理论建设、课程建设四个方面的建设,同时要着力于课本剧活动的创新,如戏剧实践与经典诵读相结合、基地建设与巡回演出相结合、现场演出与视频传播相结合等。最后,邱老师提出了自己的热切愿望,在三十年后,中国剧坛上会有从课本剧走出的闽南师大校友的一席之地,这任重而道远,需要各位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
文学院课本剧实践基地负责人杨娟娟老师汇报了经典诵读与课本剧近三年的发展规划,漳州一中代表王龙祥老师作了以《寻求语文的“舞台空间”》为题的发言。在接下来的分组讨论中,专家各执己见,从各自的执教领域对中华经典诵读与课本剧的实践形式提出了自己的构想与建议,多个维度、多种视野地开凿课本剧这块素质教育实践田。
据悉,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自1989年开始就有学生读诵经典活动,从2009年以来开设经典诵读课程。此次研讨会主要针对当下中华经典被误解、快餐文化影响颇深的现状,通过探讨交流,对大学生如何正确对待中华经典诵读提出可行性的设想和建议。通过此次研讨会的召开,老师和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了中华经典诵读与课本剧创新的意义,从而提高学生对经典的解读能力,进一步实现经典作品的推广普及,并使戏剧实践走向教学成效的多元化和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