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由校招就处主办,文学院承办的2013年创业培训(闽南文化特色班)业务模块在博文楼西区梯一教室正式启动。漳州市文化与出版局副局长朱东亮、剪纸艺术家张峥嵘、漳州科技学院教授蔡烈伟、校闽台院副教授施沛琳及校大学生创业典型杨木生,分别从各自专注的领域以五场讲座的形式,与100余名师生共同探讨闽南文化与创意产业的互动模式,阐述了文化创意由理念到落地的衍生过程
拓展闽南风情,走出创意之路。26日上午8时,朱东亮副局长以“闽南地域文化创意产业的观察与思考”为题,围绕文化产品的概念、范围、层次、特点等方面进行阐述,深入探讨了闽南文化创意的发展战略、产品文化内涵的挖掘、文化市场的盲点等内容,并用数字与案例展示了“双城记”下的漳州对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同时针对当前文化创意产业的维度未充分打开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神剪生五彩,漳浦开奇葩。26日下午15时,张峥嵘老师为培训班学生介绍了漳浦剪纸的表现技法、造型特点及传承创新,并生动地谈到与芗剧、锦歌、布袋木偶一同在国家大剧院亮相的台前幕后。随后,她边剪纸边吟唱,亲自教授剪“双喜”,学员们折纸执剪,切身感受小小剪纸所承载的文化讯息,眉眼间流露出对漳州“非遗“的项目的倾慕与挚爱。
品茗一杯清茶,笑吟闽南文化。26日晚19时,蔡烈伟教授以天福茶文化项目为例讲解了文化创意产业的营销模式。讲座围绕茶文化产业的内涵、天福茶事业的发展及营销、品牌文化创意的因子三个方面展开,为学员们层层分析了茶叶龙头企业的推广策略,并穿插茶园风光、山间茶楼、茶文化体验馆、百茶图等图片实景般展现茶文化运营的衍生实物,启发学员们从成功案例中拓展自己的文化视野。
广融博采文化,洋溢闽南气息。27日上午8时,由我校闽南文化研究院副教授施沛琳为学员们作了一场题为“台湾闽南文化创意产业”的讲座,她以《闽南神韵》图片开头,展示了一系列反映闽台民俗风情的照片,并介绍了台湾师大艺文产业创新育成中心如何将经济产业进行细化从而对接以上文化资源的模式,其中,她所总结的深受大众喜爱的六大文化体验类型为精品文化的落地打开了宽广的思路。
选择自主创业,演绎自强人生。27日下午15时,09届校友杨木生以泉州西窗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为例为学员们讲解了自己的创业经历。讲座以微电影的视觉冲击开场,他反复强调,创业者要有创作的梦想与激情,当有灵感碰撞时一定要敢于实践,从事文化创意要有干劲与巧劲,在作品推广过程中要定位产品的消费人群,了解市场需求点,并要懂得运用多媒体的非线性传播渠道。最后,学员们向他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和见解,他一一进行了解答。
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施榆生副教授表示,闽南文化资源丰富,地方与高校的文化交流可开凿多种形式,本次培训班从创意产业与创业实践的角度,对其进行剖析与思考,从而播撒了人文的种子与经济的因子,推动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走出差异化创意之路,文学院期待培训班能在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中结出硕果。
据悉,2013年创业培训(闽南文化特色班)于10月10日开班,迄今已进行了为期三周的创业培训,该培训班积极调动社会资源,加强实践培训,旨在拓展非师学生的社会视角,以创业意识的培养带动我校学生就业能力的磨练与提升,更好的适应蓬勃发展的文化创意市场对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