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晚八点,东莞理工学院教授、中文系82届校友严前海博士应邀在我校旧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开展了一场以“文学的电影经验”为主题的学术讲座。中文系主任胡金望教授主持,中文系本科生、研究生等近二百人聆听了本场报告会。
报告会伊始,严教授言传身教,结合自己人生阅历向同学们表达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只有持之以恒,对成功抱有信念,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路。在接下来学术演讲中,严教授提出了“电影经验”的概念,将视角从“改编”的视野局限中解放出来,并以其开阔的视野及多个侧面的思考角度,深入浅出地从著名影视及文学作品的举例中剖析了文学的电影经验,阐述了从截取(从原著中截取一部分来表现)、从重到轻(对原著进行新时代的解读)、结构借鉴(对原著原滋原味的展现)的等几种不同的编剧方式,同学们第一次接触到如此新颖独到的观点,视野顿感开阔很多。在提问环节上,同学们就影视文学等相关问题向严教授接连请教,严教授一一做以详细解答,妙语连珠的场景更是博得大家阵阵掌声。
为时两小时的学术报告为在场老师和同学们留下深刻印象,严教授飞扬的神彩,到位的情绪,精准的表达使同学们受益匪浅。作为我校优秀校友,严老师的成长经历为同学们立下了一道标杆,并鼓励同学奋发努力,积极进取!
严前海教授简介:严前海教授1963年4月21出生于福建厦门,为漳州师范学院中文系80级校友,2001就读于上海戏剧学院电视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2003年于中国传媒大学影视学院学习,获博士学位。2006年执教于东莞理工学院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严教授长期从事影视、传播、城市文化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尤见长于对影视剧、戏剧、小说的创作,他撰写的学术著作《电视剧艺术形态》被复旦大学新闻系用于专业教材,代表作有二十四集电视连续剧剧本:《永远的勋章》、话剧:《呆叔轧靓妹、长篇小说:《失守的夏天》等。其中小戏——《渴望虚构》,获得2003年中国曹禺戏剧奖 ;话剧——《更多的人死于心碎》(四幕二十场悲剧)获得第二届(2006)老舍青年戏剧文学大奖;《试论电视剧中人性的表述》更是在第四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暨当代文艺论坛(重庆)上获得重点发言并被《光明日报》(2004•12•26)头版署名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