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通知公告
·文化活动
·学术交流
·学院新闻
·文院风采


学院新闻
上海师大博导王荣生教授来我院讲学
作者:文学院;日期:2011-05-21

 

    为了加强我院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术硕士研究生和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中文系和研究生处共同邀请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荣生教授,于5月10日至12日来我院讲学。11日,王教授在中文系会议室作了一场与当前新课改密切相关的中小学散文教学的学术讲座。

    当日天气炎热,气温达35度以上。下午三点整,王教授在中文系林大志教授等的陪伴下,走进了中文系会议室。在林教授简短的介绍之后,王教授精神百倍地开始了他的讲座。听讲者有我校领导、教师、研究生、本科生,也有应邀参加的漳州市教育局普教室工作人员以及市直中学的老师。

    王教授讲座的题目是“中小学散文教学的问题及改善努力”。首先,王教授明确指出了我国长期以来语文教育面领的问题和困境,且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中小学十二年的语文教学的内容基本上都是散文,这是不合理的。其次,王教授针对现状提出了散文阅读的几点认识,呼吁教师应该要“把散文当散文教”。他说这是句废话,但很重要。接着王教授以亲自听过的两节散文公开教学课——《心中的百合花》和《安塞腰鼓》,做为具体实例,展开了精辟深入的剖析。认为这两节语文课上得确实很多成功之处,但共同存在的问题是:教师把课文当跳板,试图建立学生与“外在言说对象”的链接,丢弃了语文散文教学本身,即具体散文教学并不是把学生有效引入文本中去准确体会作者在该文本中具有的独特人生经验,而是把文本中言说的作者感情认知腾空之后黏附到文本之外的“外在的言说对象”。因此,王教授一再强调:语文教学的实质是建立学生的已有经验与“这一篇”课文所传达的作者独特经验的链接。他用很通俗的话概括为:“从向外跑”转到“向内跑”,尽可能走近课文,走进课文。最后,王教授也对这些问题提供了对策:阻截、分流和正面应对。他提出把讲不清楚的东西回避掉,把能够讲清楚的分离出来,然后正面应对,即:“把诗歌当诗歌,把散文当散文,把小说当小说。”尽管王教授多次谦虚地重复说,这是几句废话,但正是这几句“废话”,既切准了当前中小学语文散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痼疾所在,又十分妥帖地指明了整改的措施。

    精彩的学术讲座让听者忘记了酷暑。语重心长,娓娓道来;深入浅出,令人叹服。历经两个半小时后,讲座结束了,在场者意犹未尽。


 



 


 


 


 



 



浏览:

主办单位: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办公地址:博文楼东区一楼 电话:0596-2591442  邮件:zwx@mn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