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我校研究生处、中文系邀请,南开大学文学院文艺理论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刘俐俐教授于12月初来我校开展了系列学术讲座。刘教授此行以“文学经典文本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为主,为我校中文系师生进行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学术讲座。
先是12月1日下午,在中文系会议室刘教授针对中文系教师和研究生作了题为《文学经典文本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专题讲座。讲座由中文系林大志教授主持,文艺学研究生导师祖国颂教授、沈金耀、雷亚平、孙媛副教授等参加了讲座。讲座伊始,刘教授开宗明义地指出了文学研究的两个模式以及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紧接着论述了文学经典及艺术审美价值等相关问题。特别是刘教授讲道,她的文本分析研究的对象是文学经典,主要是叙事文本。什么是文学经典呢?刘教授认为,文学经典就是在文学史上经受住历史考验,被普遍认可的重要文学文本。也就是说,要研究的文本已经具有约定俗成的“经典性”。这便是以作品艺术效果为起点,“由果溯因”对文本进行分析。受美国文论家乔纳森·卡勒的启发,在这个上溯的过程中刘教授采用一种“诗歌学”的研究模式,广泛使用诸如新批评、原型批评、结构主义等各种理论。她认为,多种理论、方法的同时使用并不是相互矛盾的,相反,它们相辅相成,全面细致地从各个层面对文本进行分析,从而强化对文本的分析。讲座的后半部分,刘教授以白先勇的《游园惊梦》为例,进行了精辟的分析和解读。在整个讲座中,刘教授不仅依据韦勒克、英伽登、罗兰·巴特、刘勰、金圣叹等古今中外诸多大家的文艺思想和理论,对现今文学经典文本研究所面临的基本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释;而且在具体的论述中博证广引地枚举出各类文本为例证,进行多角度的归纳和分析。总之,此讲给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都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影响,无论是刘教授的学术方法的启迪,还是学术素养的形成都让我们受益无穷。
而后是2日上午,刘教授又针对中文系研究生和本科生作了《文学作品的文本分析》的学术报告。2日晚上,刘教授以“当前中外文艺学研究中的前沿问题”为主与中文系青年教师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学术交流的座谈会。毋庸置疑,刘教授此行以她渊博的学识、睿智的谈吐、深刻的见解,让我们感受到了大家风范的人格魅力,同时也加深了我校一向注重学术是在交流中增长的优良传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