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通知公告
·文化活动
·学术交流
·学院新闻
·文院风采


学院新闻
高山流水遇知音,共赏雅俗话古琴
作者:;日期:2018-10-20

恰逢秋日,文学院特邀台湾艺术大学传统音乐助理教授陈雯于博东406古琴教室为师生学子开设为期两天的古琴知识讲座。

10月17日下午,讲座主题为“清音雅韵话古琴”和“琴人雅集概述”。古琴离不开“静”,抚琴之“静”,难在运指。陈雯老师先从下指功夫讲起,分享自己调气和练指的技巧以及心静、指静之法,细细讲解如何才能达到神音俱静。随后,她从“静”的四个层面分析如何由内向外达到神游,结合实例将复杂深奥的道理讲解得浅显易懂。“手指鼓动谓之喧,简要轻稳谓之静”,古琴之美在它的动静相融。紧接着,陈雯老师以“琴人雅集”为中心,结合自身在台湾参加雅集聚会和社区大学的经历,谈及曲水流觞由古至今的演变过程及其内容,让同学们对古琴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最后,陈雯老师与在场同学开展了一场轻松有趣的即兴雅集活动,大家轮流弹奏古琴,以琴会友,品味琴趣。

10月18日下午,讲座主题为“琴歌的韵味”。陈雯老师先是解释了琴歌的含义,缓缓切入主题。琴歌是一种诗歌和音乐结合的艺术形式,歌则必弦之,弦之必歌之。她认为歌和弦是无法分开的,从秦朝开始,虽然每个朝代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乐曲,但真正的琴歌出现是在宋朝,姜白石的《古怨》便是琴歌的典型代表作品。紧接着,陈雯老师与大家一同探讨“弹琴不清,不如弹筝”中“清”的含义,现场气氛活跃。她劝诫同学们,做人也要像弹琴一样,弹琴清脆,做人清高。同时,她还邀请了在场的同学进行演奏,提醒大家弹琴时应注意词的情感,要做到人琴合一,使琴曲充满生命力。

古琴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艺术精神,本次雅集讲座让学子们对古琴文化有了新的领悟,为海峡两岸交流中华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也有助于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个人简介:

陈雯:台湾古琴演奏家。1982年毕业于台湾国立艺专国乐科,主修古琴。1985年毕业于中国文化大学音及台北艺术大学(原国立艺术学院)古琴教席直到1995年。1995年移居马来西亚。2008年毕业于马来亚大学中文研究所获得硕士学位,2008年曾随北京中央音乐学院高天老师学习音乐治疗。2014年获马来西亚拉曼大学中文博士。2009年返台后任教国立台湾艺术大学、交通大学、台北艺术大学、文化大学等校。现任台湾琴会会长。




浏览:

主办单位: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办公地址:博文楼东区一楼 电话:0596-2591442  邮件:zwx@mn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