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宣传台湾抗日斗争历史,助力闽台文化交流,12月8日上午,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举办“反殖民与台湾光复”图文展开幕式。此次展会由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闽南师范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承办,辜金良文化基金会、台湾民众文化工作室策划、监制。闽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张龙海、统战部部长欧阳红红、宣传部副部长陈小环、台湾中华两岸和平发展联合会主席蓝博洲,两岸专家学者和文学院师生代表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文学院党委书记赵丽霞主持。

张龙海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图文展的珍贵历史图片和文字叙述充分展现了台湾人民的反侵略斗争精神。台湾反侵略斗争是中华民族革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海峡两岸血脉相连的历史事实。他希望我校师生了解台湾同胞所经历的苦难和长期奋勇抗日运动的英雄壮举,坚持“九二共识”,不断增进两岸同胞的民族感情,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推进祖国统一进程。


蓝博洲在发言中讲述了台湾与漳州的历史渊源,介绍了台湾爱国进步志士在漳的事迹。希望通过本次展会,让闽南师范大学师生们能重新认识日据时期以来台湾人民的反抗史,理解两岸人民的不可分割的历史连带,提高祖国版图意识。开幕仪式结束后,现场嘉宾、学者和师生台湾民众文化工作室负责人的引导下,认真观看图文展讲解。


本次图文展分为“誓不臣倭”“始政与耻政”“反占领之战”等12个部分,通过150余张珍贵历史图片及2万余字叙述,记录了1895年至1945年间台湾人民在日本侵占时期前赴后继、不屈不挠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斗争历史,除了展现台湾同胞爱国主义精神风貌,同时也展示抗日战争结束后,台湾人民欢庆“光复”的情景与心情。展览将持续到12月14日。
本次图文展是文学院2019年“闽南诗歌节•诗与祖国”的系列活动之一,有效发挥闽南师范大学地域优势和闽台文化交流纽带作用,旨在促进师生回顾历史,厚植家国情怀,凝聚共识,增进两岸感情。
主策展人蓝博洲简介:
台湾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现任辜金良基金会董事长,曾任中华两岸和平发展联合会主席、夏潮联合会会长、中国统一联盟副主席。
1960年生于台湾苗栗,1983年开始发表短篇小说,曾任职《人间》杂志编辑、时报出版公司特约主编、TVBS《台湾思想起》节目制作人。1980年代起展开台湾民众史调查、研究与写作,大量作品围绕1947年“二•二八事件”及“50年代白色恐怖”展开;并曾主编日据时代《台湾社会运动史》中译版、时报出版公司《台湾民众史》书系与《日据时期台湾学生运动(1913~1945)》。主要作品有三十余部,包括:短篇小说集《旅行者》、长篇小说集《藤缠树》及《一个青年小说家的诞生》,报告文学《沉尸·流亡·二二八》《幌马车之歌》《寻访被湮灭的台湾史与台湾人》《麦浪歌咏队》《天未亮》《台湾好女人》《消失在历史迷雾中的作家身影》《红色客家庄》《消失的台湾医界良心》《宋非我》《老红帽》《青春战斗曲》《台共党人的悲歌》《幌马车之歌续曲》《春天:许金玉的故事》《革命时代的悲剧演员:萧道应》等。其作品《幌马车之歌》被著名导演侯孝贤改编为电影《悲情城市》和《好男好女》;《悲情城市》曾荣获第4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等国际大奖,《好男好女》曾入围第4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蓝博洲先生著作《台共党人的悲歌》《幌马车之歌》《幌马车之歌续曲》《寻找祖国三千里》皆已于大陆地区正式发行。
文:林颖 图:钟艺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