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通知公告
·文化活动
·学术交流
·学院新闻
·文院风采


学院新闻
【名师讲堂】中国现当代文学“龙江学术大讲堂系列讲座”第十二讲·赵稀方教授|翻译现代性:晚清到五四的翻译
作者:;日期:2023-04-04

4月4日下午,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龙江学术大讲堂系列讲座”第十二讲“翻译现代性:晚清到五四的翻译”在博东110教室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赵稀方教授主讲,讲座由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位点负责人周军教授主持,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王羽青教授应约担任了本场讲座的点评嘉宾,胡明贵教授、向忆秋教授、陈金星副教授、郑少茹博士、吴思捷博士也出席了本场讲座。

讲座开始前,学位点负责人周军教授向参加讲座的师生简要介绍了赵稀方教授在学术领域的卓越成就,并表示了热烈欢迎。赵稀方教授,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室主任,创新工程首席研究员,重点学科负责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议组专家,《文学评论》评委,人大复印资料执行编委。英国科学院Fellow,剑桥大学访问学人,美国国务院富布莱特学者,哈佛大学访问学人,台湾成功大学、东华大学、波兰罗兹大学客座教授,曾应邀在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波兰、台湾等地学术讲座。著有《小说香港》《后殖民理论》《理论与历史》《翻译与现代中国》《报刊香港》等著作十多种。

讲座开始,赵稀方教授首先简要介绍了国内翻译研究的现状,他从“文本翻译作为方法与策略”谈起,阐释了特贾斯维莉•尼南贾纳的《为翻译定位:历史,后解构主义与殖民情境》和察特吉的《民族及其碎片:殖民与后殖民历史》、劳伦斯•韦努蒂的《翻译与文化身份的构成》等外国学者以后殖民理论分析翻译的问题。他认为,地域文本翻译和地域文化差异对中国学者在文本翻译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比如对文本翻译的材料选择、翻译策略的制定、翻译形式的多样化运行等。他还列举了中国晚清的林纾、周桂笙等代表性人物所翻译的外国著作,阐释了在中西文化差异的影响下,中国翻译作者对原作的改写及作者以传统伦理道德对西方现代性的的选择和切割。认为在地域文本翻译上,不同的地域文化对学者的翻译在观念和叙事上产生的影响。其次,赵稀方教授以陈独秀、胡适、周氏兄弟、茅盾等人的翻译理念和方法为例梳理了五四时期翻译现代性的过程。最后,赵稀方教授还阐述了学衡派与新青年派在引进西方文化时主张上的差异,学衡派在西学翻译里的三个组成部分,以及学衡派对英国作家萨克雷、法国作家伏尔泰和瓦雷里的推崇,认为学衡派与新青年派在引进西方文化上存在巨大的选择分歧。

讲座的交流环节,比较文学与文艺学学位点负责人陈金星副教授详细谈了听讲座的感受,认为赵老师的讲座非常精彩,尤其是关于学衡派的剖析很受启发,同时就翻译的现代性等问题向赵老师提出了自己的学术困惑。向忆秋教授、吴思捷博士、郑少茹博士也先后分享了自己的讲座感想。王羽青副院长更是从翻译学的专业视角出发,细腻地阐发了本场讲座的理论精华与独特视角,他高度评价了赵稀方教授本场讲座的学术价值。

本场讲座吸引了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比较文学、翻译学四个方向的在读研究生慕名前来学习,赵稀方教授对在场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做出了耐心的解答。整场讲座学术氛围融洽,交流充分,在场师生深受启发,通过讲座,大家不仅学习到了中外文学翻译知识、打开了广阔的学术视野,也在讲座中领会到了赵稀方教授学术研究的深度。据悉,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位点将会秉持学术品牌意识持续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前来登坛开讲,敬请期待!

浏览:

主办单位: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办公地址:博文楼东区一楼 电话:0596-2591442  邮件:zwx@mn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