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上午,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张晶教授受邀为我院师生开展“命题在中国美学研究中的建构性价值”的专题讲座。讲座由我院院长黄金明教授主持,古代文学教研室教师及部分研究生参加了讲座。
张晶教授首先介绍了命题研究的相关背景。在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中华美学精神”,并强调“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观点引发了他对“命题在中国美学研究中的建构性价值”的思考。

张教授认为,命题研究对中国美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美学命题是中国特色美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具有蓬勃生命力的理论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表达方式,中国历代美学命题至少具备三大特点。一是客观真理性,即有效性。二是意向性,或称价值取向性。命题表达的是判断,是主体思想观点的明确表达。三是自明性,简洁明快,意义显豁。自明性是中国美学命题的突出特征。刘勰“入兴贵闲”“陶钧文思,贵在虚静”,刘禹锡“境生于象外”等,均具有鲜明的自明性。张晶教授指出,未来的命题研究至少有三个方向,一是关于命题本体的研究,二是美学命题的功能研究,三是美学命题的经典化过程研究。

张教授表示,命题研究有助于实现中国美学研究范式的转换,打开中国美学研究的新层面。他呼吁与会师生以更为自觉的命题意识进行中国美学研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美学乃至哲学话语体系。
讲座尾声,黄院长对张晶教授的精彩讲座表示感谢。他指出,张晶教授旁征博引、融贯古今,以多学科的视角展示了中国古代美学命题研究的意义和方法,为我院师生今后的美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主讲人简介
张晶教授现任中国传媒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人文学院院长、中国文艺评论(中国传媒大学)基地主任、文艺学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辽金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古代文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副会长、北京市青少年诗词协会会长。近年来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美学命题整理与研究”首席专家。主要研究中国古代美学、辽金元文学,出版有《偶然与永恒》《美学与诗学——张晶学术文选》(六卷本)等学术著作近20种,在《文学评论》《哲学研究》《文艺研究》《文学遗产》《北京大学学报》《复旦学报》《现代传播》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近600篇,在国内学术界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