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通知公告
·文化活动
·学术交流
·学院新闻
·文院风采


学院新闻
学文将以载道,克己惟欲归仁 | 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欢迎您!
作者:;日期:2024-06-13

文学院

——本科招生宣传——

星斗气,郁峥嵘,闽南渊薮艺文工。翰墨扬,丹青颂,九龙江畔共相逢。诗行缓缓,零落成俳,文学以生生不息的力量架起古今共鸣的生命之链。我们汇聚于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执笔挥毫水墨丹青,感受文学的绵延脉动,共同慨然迈步人生的波澜长河!

01学院概况

文学院现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个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有教职员工91人,专业教师73人,其中台湾教师12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60人,具有正高职称的23人,具有副高职称的23人。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866人,硕士研究生334人,博士研究生8人。

文学院高度重视学科专业的发展。1963年开始本科教育(中间经历学校的停办和复办),1992获批学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中国古代文学获批硕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批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2年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闽南文化与两岸交流研究”博士人才培养项目。2019年汉语言文学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二级认证。2021年获批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22年,汉语国际教育获批福建省一流专业建设点。

02党建与思政

学院强化党建引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打造“一心三轴”体系,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学院近年来荣获福建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福建省模范教工小家、福建省高校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优秀成果奖等荣誉十余项,3个支部入选全省首批样板支部、1个支部入选省级“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文学院党委被校党委授予首批“1+1+N”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品牌体系协同建设创建单位,相关经验做法在人民网、中国教育在线、中国教育报等权威媒体报道。

学院结合专业特色,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种文化,构建了“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专业与思想同步发展、能力与素养同步提高”的大思政格局,逐步形成“以文化人 以美育人”团学工作理念。先后获省五四红旗团委、省五四红旗团支部、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省首批团干名师工作室、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示范项目、省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等。社会实践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队获批国家级重点实践团队,连续2年入选“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项目影响力TOP100”,被团中央授予2023年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被团中央和教育部语用司授予2022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03师资力量

六十多年来,文学院及其前身中文系人才荟萃,成绩斐然。早期有戴深石、郑景渠、刘学沛、李拓之、吴秋山、陈章武等文人、学者,才学兼备,声名远播。后来有全国首批文科博士唐代文学与杜甫研究知名专家林继中教授、西方文论研究知名专家刘庆璋教授、屈原与楚辞研究知名专家汤漳平教授、老舍研究知名专家张桂兴教授、明清戏曲研究知名专家胡金望教授、唐宋诗文研究知名专家王春庭教授等颇有影响的学者,在此从事学术研究与教学工作,以学术研究和教书育人为职志,道德文章嘉惠学子,薪火相传,斯文不匮。

林继中

福建省漳州市人,新中国首批文学博士,著名杜甫研究专家,中国杜甫研究学会副会长,1993年被授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主要著作有《杜诗赵次公先后解辑校》、《文化建构文学史纲》等。

刘庆璋

重庆市人,著名文艺理论和比较诗学研究专家,西方文论研究知名专家,1992年被授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主要著作有《西方近代文学理论史》、《欧美文学理论史》。

汤漳平

福建省云霄人,著名楚辞学专家,屈原与楚辞研究、道家研究知名专家,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1993年被授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主要著作有《楚辞论析》、《老子》等。

张桂兴

山东省沂南县人,著名老舍研究专家,中国老舍研究会副会长,福建省省级教学名师,主要著作有《老舍年谱》、《老舍论集》。

04专业建设

汉语言文学(师范)

悠悠文墨贯古今,弦歌不辍筑匠心

人才培养目标

依据社会发展、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学校发展要求,培养思想品德优良、专业能力较强、育人水平较高、综合性素质好的具有优秀教师发展潜质的中学语文教育和教育管理人才。

专业特色

通过中学语文教育专业认证二级标准,学校具有教师资格证自主笔试、面试资格;

综合测评30%以内可直接参与教师招考面试;专业设有卓越教师班。

就业前景

在以中学为主的各类学校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语文教师。

其他亮点

注重传统艺能研习,开设古琴、茶艺、戏剧、书法、绘画等艺能实践课程。


汉语言文学

交通古今思无碍,学洽知行业有成

人才培养目标

依据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与优良的道德品质、扎实的专业知识与良好的文学素养、强烈的优秀文化传承意识与灵活的职业适应力、良好的综合素质与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专业特色

注重学生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设有文创、书写、文秘、摄影、视频制作等课程。

设有中文拔尖人才培养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就业前景

可继续攻读学术研究生,也可在国家行政机关、文化教育部门、新闻传媒机构等各类企事业单位工作从事文字宣传工作。

其他亮点

注重传统艺能的现代转化实践,开设古琴、茶艺、戏剧、书法、绘画等艺能实践课程。


汉语国际教育

深谙汉语之美,传播中华之韵

人才培养目标

立足闽南地区的区域优势,培养精通英语、熟悉闽南语,具有较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具有“互联网+”的职业能力,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了解的特色应用型人才。

专业特色

围绕学校“世界闽南人的家园”的发展目标,注重以闽南地域文化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养成,设有汉语国际教育线上实训平台和多个海外实习基地。

就业前景

可继续攻读国际中文教育硕士,能在国内外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国际中文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等相关工作。

其他亮点

注重传统艺能的海外传播,开设古琴、茶艺、戏剧、书法、绘画等艺能实践课程。

每年文学院会邀请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作家、艺术家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前来交流演讲,开设了“龙江学术大讲堂”“松洲讲堂”“中学语文教育”等名师讲堂系列讲座。莫砺锋、詹福瑞、陈平原、周志文等著名学者,王蒙、郑愁予、张晓风、萧萧、白灵、毕飞宇等著名诗人和作家,王立平、郑晓瑛、杨青、乔珊、李凤云、谢东笑等著名音乐家,都曾经来这里交流讲学。

科研平台

获批两个省级研究生导师团队(闽南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生导师团队、语文教育专业研究生导师团队)和一个省级本科教学团队(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团队),为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构建了坚实的平台。

研习基地

近年来,文学院每年接待海内外专家学者来访讲学近百人次,召开国内国际学术会议4-5次,2018年以来承担国家基金项目20项,在国家社科项目数量上历史最高、全校第一,而且获得全校首个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和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学术研究已形成文化诗学研究、闽南文化与文学研究、出土文献与文学文化研究等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研究方向。

05专业特色

文学院坚持以生为本,以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从2013年开始实施“艺文结合” 美育教学改革,经过十来年的教学实践,目前已构建完整的“艺文结合”特色美育课程体系。学院开设了古琴、茶艺、书法、戏剧等7门传统艺能研习课程;成立“既明文学社”“芝山剧社”“冷音琴社”等8个第二课堂实践平台;与企业共建古琴教室、茶文化教室、创意写作中心等实训空间;搭建龙人古琴村、茶之序文化馆等10多个校外综合性艺文实践基地。除此之外,还开展了“四大传统节日诗会”“闽南诗歌节”等综合性美育品牌活动,在对经典文化深入阐释的同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2019年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二级论证顺利通过。同年,文学院被列入福建省本科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


06获奖情况

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以写促读、艺文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师范教育改革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福建省教学成果奖获一、二等奖

福建省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

“田家炳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获一、二等奖

07未来职业发展

近三年,文学院应届毕业生综合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职业选择方向包括教师、公务员、职业作家、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以及升学深造与自主创业等。近三年文学院毕业生考研录取率逐年攀升,其中多人考上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境内外知名高校。

浏览:

主办单位: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办公地址:博文楼东区一楼 电话:0596-2591442  邮件:zwx@mn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