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通知公告
·文化活动
·学术交流
·学院新闻
·文院风采


学院新闻
名师讲堂 |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赵勇为我院师生开展专题讲座
作者:;日期:2024-10-22

10月20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文艺理论学副会长、中国赵树理研究会副会长赵勇,受邀为我院师生做了题为“霍尔的‘接合理论’:阐释与运用”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文学院胡明贵教授主持,近30名文艺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参加。

赵勇首先指出,正如他在“文化研究之父”斯图亚特·霍尔去世后为其所作的纪念性文章《霍尔已乘黄鹤去,应留傍人喜鹊飞》中提出的,今人应当学习霍尔如“喜鹊”一般搬运、运用理论的方法,将他人的理论作为自己思想的重要资源。霍尔正是在“东抓一把、西抓一把,把什么东西都抓到自己的窝里”的理论学习与融合中,将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与拉克劳的“接合”理论在繁复运用中进一步镀亮。在阐释“接合”理论的发生与连接形式的内涵后,赵勇进一步讲解了霍尔对于马克思“关系观”与阿尔都塞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的重新解读,并将生产消费关系分为三种类型,即直接同一、相互依赖和属于彼此的内部关系。继而提出了接合所内涵的元素连接、文化“气候”适宜、“解接合”与“再接合”的存在可能,以及“接合”“表达”间复杂关系的四重解读。在此过程中,赵勇通过汪峰由摇滚偶像到娱乐明星的转变、撒切尔夫人的“权威平民主义”与路遥的城乡交叉地带写作经验,提出其“从城乡结合部到雅俗结合部”的接合研究。

随后,赵勇对于“两种艺术样式接合”的电影小说与“相声与戏剧结合”的喜剧小品进行了展示与思辨批判,并以小说《手机》的电影剧本式呈现、相声《下象棋》与电影《追捕》中的音乐对照作为补充,使得在座研究生能够生动、深刻地看到不同的艺术作品与“接合”理论的共性与差异。

最后,赵勇认为,面对现代中国如同“城乡集合部”一般混乱无序而又生机勃勃的文学景观,研究者应当走向一种间性研究。随着文学性的蔓延,许多文化产品也打上了文学的戳记。在文学与新媒体之间充满独异性与疑难性的“结合部”中,将目光聚焦于印刷文化与视觉文化之间、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美学分析与意识心态批判之间,或成为落实间性研究的方案。

本次讲座针对“接合理论”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为在场师生日后的学术研究提供了良好的观照视角与知识拓展。

浏览:

主办单位: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办公地址:博文楼东区一楼 电话:0596-2591442  邮件:zwx@mn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