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通知公告
·文化活动
·学术交流
·学院新闻
·文院风采


学院新闻
名师讲堂|吴晓东:认识中国:沈从文湘西世界的意义
作者:;日期:2024-11-13

11月8日晚,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人文学部副主任吴晓东先生应邀为我院开展了题为“认识中国:沈从文湘西世界的意义”的学术讲座。本场讲座由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位点负责人周军教授主持,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负责人胡明贵教授点评与总结,文学院部分教师及40多名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到场学习。

讲座伊始,吴晓东首先肯定了沈从文的文学作品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脉络中表现出了极为浓烈的中国本土气息,沈从文书写湘西世界的独特之处正在于他始终以本真的眼光呈现着美丽的文学世界的湘西,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文学一体化的进程中,沈从文以乡下人固执的目光为文坛保留了本土文化最后的背影,也为后人认识中国提供了良好的文学途径。接着,吴晓东分别以沈从文两部代表性作品《边城》与《长河》为例,探析沈从文湘西世界书写所抵达的对中国的认知程度。吴晓东表示,《边城》具备诗意中国形象以及田园牧歌的幻美性,结合小说文本中独特的时间节奏与田园视景,可以认为沈从文以《边城》的湘西世界构建起中国乡土乌托邦、营造出田园牧歌的情景,进而诉说着美丽中国的故事。

在1939年长篇小说《长河》的创作中则充分容纳了沈从文的地域视角、文化关怀与政治热情,展现了沈从文对现代性发展关注下所生发出关于国家的想象。基于此,吴晓东以“传媒符码”作为切入点,并结合报刊杂志这一现代大众传媒符码及其在小说文本所生成的叙事意义,他指出现代传媒符码塑造了国家主义的神话,在无形中建构着一种统一的“民族国家”想象性图景,并形成了湘西人民以及整体国民对于“国家”的信仰;同时也扩充了湘西世界的历史性,将湘西纳入民族国家的一部分,揭示了湘西与天下国家一体化的图景。最后,围绕“《长河》的‘未完成性’以及湘西世界的普遍性”命题,吴晓东表示小说的“未完成性”体现在《长河》中文化视野以及意识形态远景的缺乏使得沈从文并未给予解决湘西世界复杂局面的方法;湘西世界的普遍性价值则由《边城》时期的审美乌托邦与人性美过渡到《长河》时期的从道德重建以及伦理实践中践行某种家国政治的普遍性,继而在今天的全球化时代以及后疫情时代具有了某种世界性。

讲座接近尾声,胡明贵作出了生动且深刻的点评与总结。他指出,沈从文的小说具有“反现代的现代性”特征,从作品死亡书写和对于国民生存状态的揭示上看,沈从文不仅将湘西世界塑造成中国乡土乌托邦,更是将现代人的忧伤与关于国家发展的思考隐于其中,这也使得沈从文作品出现城乡书写差异化、湘西世界人性美却充满内在矛盾等众多内涵复杂的文学现象。吴晓东高度凝练的学术眼光和严谨全面的治学方法给予了在场师生极大的启发,运用对话原理二次介入文本,能够真正与世界、与理论、乃至与自己实现真正的对话,方能够致广大而尽精微。

在最后的与谈环节,吴晓东针对在场学生提出的沈从文作品中的时间与文化自足性、死亡书写、悲剧结尾与时代之关系等问题分别做出了详细的解答。本次讲座提出了沈从文小说新的研究视角和乡土文学的新质发现,容纳了文学、政治、历史等多层思想,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对作家的社会认知与家国情怀展开细致且深入的探讨。吴晓东为在场学生提供了文本阐释的有效方法,其关于学术研究的问题思路为现代性的发现和思考增添了更多新的可能。


浏览:

主办单位: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办公地址:博文楼东区一楼 电话:0596-2591442  邮件:zwx@mn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