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通知公告
·文化活动
·学术交流
·学院新闻
·文院风采


文院风采
【校友故事】陈宏波:未来,是送给当下的礼物
作者:陈宏波;日期:2021-04-02

     

陈宏波,2015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曾担任青年宣传中心《龙江青年》副部长,曾获外研杯英语演讲比赛省二等奖、教师技能大赛二等奖、创业创新十佳项目、二等奖学金等荣誉,三好生、优秀毕业生等称号。现在北京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习。


我刚来文学院的时候,还是以辅修生的身份。当时,我看见的第一个老师是现当代文学的念灿老师,他穿着一条运动裤,但一开口便讲起了海德格尔、鲁迅,滔滔不绝,一节课下来写了满满一黑板的板书,后背湿了大半,我在台下也听得酣畅淋漓;上古代文学课的那段时间里,我磕磕巴巴地背着诗经,以至于朋友跟我说她和恋人闹别扭的时候,我的脑海一闪而过“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那时我想,把自己浸在文学的蜜罐里,该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情,于是乎,为着这样一种情怀,我便转到了文学院。

这个时代的气息也许是浮躁的,但文学院还是那个文学院,是诗意的栖居地。对中文人来说,文学是一种生活方式。我记得贾燕子老师带我们一个个认、画甲骨文,发现文字之美;段榕老师教我们美学,本人也如塞纳河畔的风景让人印象深刻,毕业以后我在一位朋友的歌里听到对她的描写:帽子女士和她的花狗;春晖老师愿意跟你探讨人性,却仍然是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奉行者,现在独立女性的讨论越来越多,不过她是很早便身体力行了的……我也一直在努力践行这种生活方式,它本身虽无法带来功名财富亦或是永恒的快乐,但足够我在那些艰辛幽困的时刻有勇气面对、有力量仍保持欢愉。

人年轻的时候多少是有些傲气的,那时候我的导师胡明贵老师问我们的论文方向,我说我想研究张爱玲,他说太大,我说研究她的女性形象,他说还是太大,我便只好再次缩小范围。直到真正看起文献来,才感觉到自己仿佛是汪洋大海中的一小片孤帆,怎么也上不了岸。回想平子老师用半辈子探究一本《儒林外史》,方觉热爱原来竟是这样的厚重。这也是我在文学院学到的:有时候想做成一件事,就要甘于坐冷板凳、甘于静下心来在大雾迷蒙的海上独自划桨。当然,也许并不像我说的这么惨兮兮,自然也有许多乐趣,比如胡明贵老师有一次看我的毕业论文,问我怎么会有这本香港研究,我说市面上没有了,这是影印版,他随即如数家珍地说他有一本原本,想看可以借给我。


对社会来说,中文是无用之大用,古人说重器无锋,这正符合中文学科的气质:一种绵柔的力量。中文人修的是内功,要做到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说、走出去能干,必然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雕琢自己,所幸文学院也倾尽所能设置各种技能课程,公文写作、新闻写作、戏剧创作、影视欣赏、文创、摄影等等不一而足,如若有心,参加些比赛加以实践、或是进入社团加以历练,便得以在修行中蜕变。

朱光潜先生说,人要有一个正当嗜好,假若“没有一种在闲暇时可以寄托你的心神的东西,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说不定要被恶习惯引诱。”在文学院,被引诱的可能性倒比较小,你且看在这大观园,有人品茗、有人抚琴、有人挥毫泼墨、有人演绎人生,自由包容的环境加上学院各种艺能课、社团的东风,能让你不加桎梏地探索未知。我也是在这里遇见了我的摄影老师邹斌和一群同伴,收获了许多成长。4年时光虽然悠长,但铭刻在心的总是那些阳光灿烂的午后,在光影定格的瞬间。


化用克尔凯郭尔的那句“不能变成礼物的过去,不值得记忆”,我想说的是,我们追求的未来,虽远总会来,那是给当下的我们最好的礼物。到现在我都觉得,成为一名中文人,是像春天一样充满希望的一件事。如果你能成为一名中文人,那我便祝你心怀赤诚,眼中有光。

浏览:

主办单位: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办公地址:博文楼东区一楼 电话:0596-2591442  邮件:zwx@mn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