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通知公告
·文化活动
·学术交流
·学院新闻
·文院风采


文院风采
我与专业的故事 | 章嘉芸:潜心扎根,向阳而行
作者:;日期:2022-12-24

章嘉芸

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21级学科教学(语文)1班学生,获评2022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入学以来曾任班级学习委员、团支部书记,获院第八届研究生教师技能大赛特等奖,福建省第四届全日制教育硕士教学技能大赛三等奖,全国“田家炳杯”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科教学(语文)专业教学技能大赛决赛三等奖,2021-2022学年院“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

“华之东,闽之南,浩浩弦歌传。”

闽师,我与你的初见,在芗城最炽热的夏天,你如盛夏的阳光,将我身后的影子无限拉长。如今,散落的阳光已化作满怀珍宝,让我前行的每一步,都走得更加坚定。提笔之际,心中感慨万千,回望这一路,我更愿称之为“一颗种子的扎根之旅”。

万水千山,幸遇文学沃土

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与土壤,多幸运,我来到了这里。

入学时写过一篇小文《无尽的花期》,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是一颗种子,外壳是棕色的,接近泥土的颜色;我是一颗种子,是花是草,无从知晓”。遇见闽师,遇见文院,我走了一段很长的路,这段路,并非是山高水远,而是徘徊不定的心路,在我迷惘不已的时候,感谢你选择了我,选择了一个这样平凡的我。

初入文学院,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院办门前的“文学永远”,好像不论什么,加以永远的期限,总让人感到敬畏。此后每每经过,总能从中收获一份心安与笃定。何谓“文学永远”?我想,是丽霞老师第一堂课所说的“弦歌不缀”,是闽彦老师深耕文本的教材解读,是强军老师纵观古今的教育史论,是顺丽老师旁征博引的学科前沿……他们对专业领域的执着追求,让我看到了师者最美的模样。

怀着对师者的敬畏之心,我在研一入学后不久,参加了学院教师技能大赛,这是我第一次以选手的身份,站上讲台。也正是因为这一步,让我与讲台结下了不解之缘。初赛过后,我以排名第二的成绩进入决赛,在选定篇目、备战决赛的过程中,我在图书馆的角落里,一遍又一遍地无声模拟,梳理教学思路,把控教学时间。最终,我在决赛中荣获特等奖的成绩。这对于初次接触高中语文教学的我来说,已是莫大的鼓励。

昼夜流转,感遇师友相伴

种子的生根,需要熬过漫长黑夜,多感激,这一程我并不孤单。

院赛过后的短暂休整,省赛的消息随之而来,那时,距离比赛开始不过半月时间。限时备课、随机抽题、同课异构的比赛形式,加之临近期末的课业压力,种种待办事项就如滚雪球般压在我的肩头。冬季的清晨,天寒得刺骨,我与伙伴如行旅的士兵一般,背着沉甸甸的书包,前往教学楼“驻扎”。强军老师带领着我们向诸多一线老师交流学习,在此过程中,我们对新课程的理念也有了更深的认识。一月,我怀着敬畏之心登上更大的舞台,但省赛的成绩却与理想有所落差,经此一战,我重新开始审视自己:或许,我还没能真正走进语文。

五月,“田家炳杯”教师技能国赛在全专业的选拔开始,我又一次站上了海选的讲台,就如去年十一月迈出的那一步,将一切都归零、重启。从入围13人候选,到推选5人参赛,从略带凉意的五月中旬到骄阳似火的六月尾声,日复一日地磨课、模拟、评点……鸳红老师严谨扎实的一线教学经验,陈琳老师细腻深刻的文本创意解读,就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照亮着我前行。单篇精磨的过程,给了我更多沉淀与思考的时间,我一遍遍地翻阅着馆藏的《李清照传》,静心潜入文本,在时代的脉搏中,感受她的呼吸与心跳。当第十余版的教学设计敲下句点,当录制完毕的指示灯闪烁眼前,我和伙伴默契地望向了彼此,目光里承载着万千情感。国赛初赛的入场券,对我们来说是新的起点,也是新的使命,它时刻提醒着我们,不可倦怠半分。新东老师和顺丽老师为我们安排了暑期名师课堂,让我们有幸与书里的教学大神们线上交流,其中珍贵,难以言喻。

终于,八月的风吹来了申城的喜讯,在与全国105所高校455名选手的激烈角逐中,我和煜莹有幸成为了决赛圈153名选手中的一份子。与之而来的,是初高中赛道合并的消息,这意味着决赛的考察范围是11本初高中新教材,更加密集的培训也随之开始了。备课、录课成为了我们每天的日常,穿着旗袍、背着书包,我们笑称自己“有精致,但不多”;食堂的小米南瓜粥见证了我的备赛全程,有时为了省时省事,三餐都用它对付;当视频录制遇上晚课培训,就意味着我们需要掐算着门禁的点,深夜在校道上狂奔……我们时常苦中作乐,静观校道两旁的花开花落,倚望博东六楼的云卷云舒;我们也偶尔迷茫懊恼,苦于走不进文本深处,每每这时,顺丽老师总能以其清晰独到的思维逻辑,耐心地引导我们,新东老师也笑着宽慰我们:“过程的收获远比结果来得重要”。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每个人背后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是付出很多努力却不一定有结果的日子,我们把它叫做扎根。”我想:我正在扎根。

拨云见日,终遇自身模样

种子的发芽,饱含着园丁的无尽期待,多难得,我终于破土而出。

国赛决赛以线上直播的形式进行,因录制需要,我们的备赛阵地也由博文楼转移至创业楼。随机抽题且非同课的形式,也让这场比赛充满了未知,当看到《中国石拱桥》五个大字出现在屏幕前,我不由感慨生活的“奇遇”。对于在高中组摸爬滚打几个月的我来说,初中课文像是初识的新朋友;对于钟爱文学类文本的我来说,说明文教学更是不小的挑战。从天色暗淡到晨光熹微,老师的鼓励与伙伴的同行让我充满力量,最终,我获得了全国三等奖(前60%)的成绩。

此刻回首,我好像读懂了姚鼐的《登泰山记》,他自京师顶风冒雪,来到泰安,穿越四十五里艰难山路,攀登七千级台阶,就是要看到心中的太阳。而我,又何尝不是跋涉千里,为了追寻我心中太阳呢?我也穿过了漫天飞雪,经历一路风霜,或许,这场日出对于他人而言不算绚烂,但在我看来,却已是热泪盈眶,因历经风雪,此程更加珍贵。

“我要开花!我在开花!”这是宗璞笔下的紫藤萝花发出的声音,肖培东老师对此句的解读总能在不同时刻激励着我:重读“我”,是对平凡生命的热爱;重读“在”,是对现在时光的珍视;重读“开”,是强调去做,勇于实践;重读“花”,则是注入了对理想的追求和热爱。的确,无论是在凄风苦雨中,还是在灿烂阳光下,生命都应用开花的姿态去绽放。

其实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一颗小小的种子呢?在努力扎根、努力生长、努力接近梦想。而教育的动人之处也在于此:缕缕春风会记得花的香,然后带着芬芳散落各方。

获奖情况

2022年10月,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2022年9月,获全国“田家炳杯”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科教学(语文)专业教学技能大赛决赛 三等奖;

2022年5月,获院“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

2022年1月,获福建省第四届“全日制教育硕士教学技能大赛” 三等奖;

2021年11月,获闽南师范学院文学院第八届“研究生教师技能大赛” 特等奖。

浏览:

主办单位: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办公地址:博文楼东区一楼 电话:0596-2591442  邮件:zwx@mn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