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下午,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的戴鸿斌教授应我院邀请,于博东110作题为“外国文学研究的策略:以艾米斯传记小说的空间与记忆书写为例”的专题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我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负责人李新东老师主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泉教授参加座谈。另有我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研究生及其他学生代表参加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戴鸿斌就“外国文学研究方法论”这一主题做了简短的演讲。内容包括期刊的了解、查询的方法、优秀论文的识别与模仿、论文的选题、论文的写作策略与技巧、个人的课题研究与申报的体会等。
随后,戴鸿斌就“艾米斯传记小说的空间与记忆书写”这一主题做了详尽的演讲。他首先对目前国内外学界的空间研究做了一个总结。他指出,“空间”已经成为近年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视角,它将物质空间、精神空间和社会关系等诸要素扭结在一起,开辟出新的理论话语场域, 超越了哲学、 社会学、地理学、政治经济学、文学等诸种学科边界。国外空间理论研究的成果丰硕,而国内有关空间的专著和译著也在日益增加。
紧接着,戴鸿斌聚焦于艾米斯及其传记小说《经历》展开叙述。他强调,艾米斯以“家”为核心意象,通过“学校来信”“家中来信”“大学来信”等信件结构,构建了童年、成长与离家的记忆网络。艾米斯通过细腻描写父亲晚年与离世的过程,展现了父子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也揭示了记忆在文学中的重构与再现。艾米斯运用并置、重复、碎片化与蒙太奇等后现代技巧,将实际时间与心理时间交织,形成强烈的空间感。脚注的运用进一步丰富了叙事层次,既补充背景信息,又增强文本的互动性与挑战性。戴教授认为,这种创作手法体现了艾米斯对传统传记文学的突破与创新。
在提问交流环节,现场师生踊跃发言,围绕讲座主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我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提出“虚构小说中的记忆的不可靠性该如何解读”的疑问,戴教授也给出了详尽的解答。最后,王泉为本次讲座作总结发言。他指出,本次讲座益处良多:一是研究者要有质疑精神;二是论文研究方法的学习和模仿。
本次讲座为在场师生提供了文学研究与学术写作的宝贵指导,激发了大家对空间叙事与记忆书写的广泛兴趣。最终,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