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动态 -> 正文

【名师讲堂】袁勇麟:华文文学学科视域下的史料建设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10-24

10月20日下午,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副会长、福建省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会长、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袁勇麟教授,受邀为我院师生开展“华文文学学科视域下的史料建设”学术讲座,该讲座系台港澳与海外华人文学系列讲座第3讲。讲座由文学院教授向忆秋主持,数十名教师及硕博研究生参与讲座。

讲座伊始,袁勇麟指出,回顾中国大陆40多年来华文文学研究历程,虽然取得了一批阶段性的学术成果,但在整个学科建构中,史料的收集整理和建设工作却显得尤为薄弱。

袁勇麟以“熟悉的陌生人”许地山为例,介绍史料的搜集情况。许地山的《落花生》为大众熟知,但大家对许地山知之甚少。许地山涉及领域广泛,博闻强记,始终保持对服装的兴趣和研究,善于文学创作,其为创造“二十世纪之新中国歌”做出贡献。

第二部分内容聚焦华文文学学科研究的先天不足。袁勇麟谈到,我们不能把文学史料学仅仅当做是拾遗补缺的简单劳动,而要承认它是一项宏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文学史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在学科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现代文学研究,甚至当代文学研究相比,我们不得不承认,迄今为止世界华文文学史料学的建设还存在许多空白和不足。

第三部分围绕自觉的史料建设展开。袁勇麟指出,史料建设是学科建构的基础,在华文文学研究中更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感,我们需要将严肃的史料研究方法引入华文文学学科,给它注入富于生命的学术活力。

讲座尾声,参加座谈的学者指出,研究华文文学要注重选本和海外史料的搜集,要用比较的眼光看待文献,袁教授走访世界各地、孜孜不倦搜集史料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向忆秋表示,做某一领域的学术研究要通读作家的所有文学作品,袁教授史料学的研究方法值得借鉴和参考。最后,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