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动态 -> 正文

【名师讲堂】李黎:于断裂处融合古典文献研究的方法与路径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10-25

10月24日上午,贵州财经大学李黎教授应我院邀请,于博东107教室带来题为“于断裂处融合古典文献研究的方法与路径”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文学院郭薇老师主持,文学院部分师生到场聆听。

讲座伊始,李黎以云贵高原与东海之滨的地域对照、朱熹与王阳明的学术关联为引,巧妙引发听众对“地域与人之关系”的深度思考;同时援引张载“学习有疑”的经典观点,鼓励同学们于断裂处生疑,以此推动学术的精进突破。

在第一部分,李黎探讨了文与献的融合,系统阐释“文献”的原始内涵并深入剖析“人”的两层核心意涵:一是文字背后承载的古人精神世界,二是当代学者对文献的解读与对话。为具象化这一理论,李黎以丰富案例展开讲解:对郑珍诗歌进行身份认同视角的解读、重构苏轼“雪泥鸿爪”的乐观精神内涵、解析陈法“五病”理论的当代价值,让抽象理论在具体研究中鲜活呈现。

第二部分内容聚焦文献整理与阐释的结合。李黎先梳理文献整理的学术成绩,再从两个维度拓展阐释视角:其一,紧扣“两个结合”的时代要求,强调古典文献阐释需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结合,赋予文献研究时代新内涵;其二,探讨古典学的学科化发展路径,为文献研究的体系化推进提供思路。

第三部分围绕古典文献与现实关怀的结合,李黎从多维视角搭建古今沟通的桥梁。以“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为切入点,针对现代社会工具理性与虚无主义的精神困境,揭示古典文献蕴含的治愈力量;通过“回到日常”的微观研究方法,以《红楼梦》中服饰、饮食等器物为分析对象,还原清代贵族生活的等级制度、习俗文化与象征意义,展现文献对历史日常的鲜活还原力。

此外,李黎还将“中与边的地域互动”纳入讨论,解析“边省”在地域、文化、政治层面的多维内涵,以傅玉书《黔风》序中诗文为例,阐明边省文学创作对中原文学范式的主动吸纳,以及边省对中原文化的主动认同,呈现历史与现实中中原与边省的深层联结。

最后,李黎寄语在场师生应以古典文献为纽带,凝聚文化共识,共同推动中华文脉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讲座尾声,郭薇从方法论讲解、研究视角与方法创新、文学对个人的滋养等层面,对讲座内容进行系统总结,鼓励同学们在学术实践中持续思考、不断进步。最终,讲座在全场师生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