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著名诗人、儿童文学家林焕彰应邀至圆山校区,以《我登山,我写诗》为题,为文学院大一新生带来一场充满诗意与智慧的文学盛宴。本次讲座由文学院刘正伟副教授主持。
林焕彰的诗作陪伴着一代代学子成长,其脍炙人口的《影子》入选小学语文课本,《妹妹的红舞鞋》《日出》等作品更是声名远播海外。自2003年创作《九份·遍地黄金》后,诗人专注于六行小诗的创作,近年来推出《移动的小诗系列》。令人惊叹的是,诗人登临基隆山已达326次,几乎日日写诗,次次登山必有所得,将生活与创作完美融合。

"写诗就是写生活",讲座伊始,林焕彰开门见山地阐明了自己的创作理念。在他诗意的眼眸中,一花一草皆成世界,一石一木俱含深情。他提出"诗是善良的语言",强调诗歌应当传递温暖与美好,成为分享生活感悟、人生体验和创意火花的载体。
林焕彰以“写诗如推敲,应一点一点地磨碎了写”形象地道出创作的艰辛与乐趣。他特别强调创新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要避免重复的意象,勇于开拓前人未及的想象空间。通过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不断书写,不断淬炼,最终成为自己的老师与批评家。同时,他以生动的比喻阐释了想象的合理化过程:从"海"联想到母亲的眼泪,由"江"延伸至工人的汗水,让天马行空的想象在情理之中绽放异彩。
其次,通过展示日常生活的摄影作品和基隆山登山诗作,林焕彰带领在场师生探索了一场场发现美的诗意之旅。他坦言,写诗于他而言是一种心灵的游历:其一是玩味文字,打破常规的束缚;其二是陶冶心境,在创作中实现精神的升华;最终抵达创意自在挥洒的境界。
互动环节中,同学们踊跃提问,林焕彰以睿智而亲切的话语解答,现场气氛温馨而热烈。
讲座尾声,刘正伟以"写一首坏诗胜于读一首好诗"作结,勉励同学们以林焕彰为榜样,勇于提笔记录生活,在诗歌创作的道路上探索前行。
林焕彰先生的讲座,正是一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的生动诠释。他以睿智的引领和对生活的挚爱,为学子们燃起了诗意的薪火。愿此薪火长明,期待未来有更多同学能于生活中落笔成诗,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共同丰盈校园的文学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