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23级)
 
一、专业简介
1958年建校之初设汉语言文学教育专科班,1963年设汉语言文学教育本科专业,1992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2009获评省级特色专业,2019年,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二级认证,2021年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现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学位硕士点;中国语言文学是福建省重点学科、重点特色学科、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原学科。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福建,扎根闽南,面向全国。依据社会发展、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学校发展要求,培养思想品德优良、专业能力较强、育人水平较高、综合性素质好的具有优秀教师发展潜质的中学语文教育和教育管理人才。要求毕业生理想信念坚定、师德修养优良、专业基础扎实,有仁爱之心与奉献精神,有传承能力与创新意识,有审美情趣和品鉴能力,善于沟通合作,能够在以中学为主的各类学校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毕业生毕业五年后成为中学语文教育骨干教师。
具体分解为以下四项分目标:
目标1:师德高尚
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教育文化事业的服务精神,能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够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宽广的教育情怀、优秀的职业道德和对学生的仁爱之心,能够尊重学生权益,依法执教、热心从教,善于言传身教。具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乐意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创造条件,成为中学生身心平衡发展的榜样和引路人。
目标2: 善学乐教
具有科学发展的教育观念,能够以学生为中心、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能够运用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的基本知识组织教学实践。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中学语文教育经验,具有较强的文本解读、文献检索、审美鉴评、表达沟通、文学创作能力,能够引导中学生掌握听、读、说、写等语文领域内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具有教育应变能力、班级管理能力,能够胜任中学教育管理层面的工作。
目标3:善于育人
具有熟练运用基础教育基本原理与方法的能力,能够开发中学语文课程案例、善于总结中学语文教育经验,同学生一道成长,成就自身语文教育职业。具有问题意识和研究能力,能够以问题为导向,结合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与中学语文学科教学实践,开展教育教学问题研究。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能够顺利完成与同事、家长、学校、社会之间的合作任务。
目标4:综合发展
具有反思能力与终身学习的品质,能够对语文教育教学活动进行自我指向型和任务指向型反思,在持续深入的学习与反思中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在终身学习中持续发展。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敢为人先的开拓创新精神,善于保持教育理念和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紧密追踪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动态,以应对未来教育变化的挑战。具有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结构,能够在适应未来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形成文史哲相互融会贯通的综合性素养和一专多能的教师素质。
三、毕业要求
本专业人才培养是以“学生中心”为基本理念,以“践行师德、学会教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为指导精神进行系统设计。在培养过程中,既要求毕业生具备中文专业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又要求毕业生具备乐教、懂教、善教等教师教育专业能力。同时,还通过系统实训强化语文教师的基本技能,通过道德修养、艺能研习等实践活动强化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
通过四年的学习和培养,毕业生应获得以下与道德、知识、能力和素养紧密相关的八项要求:
要求1:师德规范
爱党爱国,政治立场坚定。遵纪守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中学教师职业道德。师德为先,立志成为“四有”好老师。
1.1  爱党爱国,政治立场坚定。遵纪守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2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立志成为“四有”好老师。具备立德树人、依法执教的教育意识和实践能力。
要求2:教育情怀
认同教师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具备为中学教育奉献自我的从教精神。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具有科学的教育观,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2.1  具备从教意愿,认同教师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具备为中学教育奉献自我的从教精神。
2.2  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对教育教学工作有耐心、细心和责任心,乐于为学生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要求3:学科素养
系统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具备中文专业听说读写的核心能力,了解本专业的知识体系和思考方法。了解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内在关联,了解语文学科在中学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具备较宽的学科视野。
3.1  系统扎实掌握汉语言文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本专业各门课程的知识体系和发展状况。
3.2  精读不少于50部中外经典著作,能利用语言文学的专业知识进行文本解读、鉴赏和评价,能通过文献检索、现代技术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帮助文本分析。能熟练运用汉语进行口头和书面的表达与交流。 
3.3  了解语文学科在中学教育中的重要意义,懂得语文在中学生知识体系中的基础作用。了解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内在关联,具备文学、历史、哲学和艺术等跨学科综合思维的能力。
要求4:教学能力
具备教师教学的基本技能。具备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和中学生身心发展认知特点,设计语文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并完成教学活动的能力。具备较高的教学评价能力。具备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并进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1  具备语文教师“三字一话”的基本技能,掌握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具备运用信息技术支持学习设计的基本能力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成功经验。
4.2  能够依据汉语言文学学科知识和基本理论,辨析和探究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语言与文学现象,并按照中学语文教学的教学语言进行熟练表达。
4.3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和中学生身心发展认知特点,能够较精准设计语文教学目标,能够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能够有效组织和积极参与语文教研活动,并初步具备解决语文教育教学中生成性问题的能力。
要求5:班级指导
掌握班集体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了解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在语文课堂和班级活动中渗透德育。能运用心理健康等知识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获得积极体验。
5.1  了解中学德育原理和方法,能够在语文课堂和班级活动中渗透德育,让学生获得良好德育体验。
5.2  掌握班集体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要求6:综合育人
了解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综合评价学生,设计综合育人活动,能够引导中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成长。
6.1  了解语文学科在综合育人中的特殊作用,能够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国外优秀文化的精髓,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6.2  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根据综合育人的路径和方法,组织学生开展道德修养、心理健康、体质训练、艺能研习、科学思维等教育实践活动,能创设有益于学生成长的班级环境。
要求7:学会反思
具备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能够根据社会进步与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通过各种方式吸收科研成果并运用于教学教育活动中,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
7.1  掌握反思比较、课堂观察等方法,学会反思,能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自我诊断和评价,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自我提升能力。
7.2  具备较强的批判精神,能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对自己的学习工作状态及时进行反思,能根据学科专业发展动态,制订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规划,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
要求8:沟通合作
明确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备和学生、家长、同事和领导进行有效沟通的基本能力。身心健康,积极参与校内外各项活动,具备团结合作的精神。
8.1   具备一定程度的外语口语交际及文字应用、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和沟通的基本技能,能与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及其他社会成员进行有效交流。
8.2   身心健康,善于合作,积极主动参加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活动,具备团队合作精神与协同发展能力。
 
 
四、“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对应矩阵
 
  
   
    |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 培养目标1 | 培养目标2 | 培养目标3 | 培养目标4 | 
   
    | 毕业要求1 | ● | ● | 
 | 
 | 
   
    | 毕业要求2 | ● | ● | ● | 
 | 
   
    | 毕业要求3 | 
 | ● | ● | ● | 
   
    | 毕业要求4 | 
 | ● | ● | 
 | 
   
    | 毕业要求5 | ● | 
 | ● | ● | 
   
    | 毕业要求6 | ● | ● | 
 | ● | 
   
    | 毕业要求7 | 
 | ● | ● | ● | 
   
    | 毕业要求8 | ● | 
 | ● | ● | 
  
 
 
 
    五、学制、毕业学分及授予学位
学制:标准学制为四年,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
毕业学分:毕业最低学分160学分,其中必修130学分,选修30学分。
授予学位: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可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六、“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对应矩阵
 
  
   
    | 课程类别 | 课程模块 | 课程名称 | 毕业要求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通识教育课程 | 通识 必修课 | 大学英语 | L | 
 | 
 | 
 | 
 | L | M | H |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 
 | 
 | M | 
 | L | M | H | 
   
    | 大学体育 | L | 
 | 
 | 
 | M | H | 
 | H | 
   
    | 军事理论、军事技能 | H | 
 | 
 | 
 | M | H | 
 | L |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M | 
 | 
 | 
 | L | H | 
 | H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H | M | 
 | 
 | L | M | 
 |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H | 
 | 
 | 
 | L | M | 
 | 
 |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H | M | 
 | 
 | L | H | 
 | 
 |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H | M | 
 | 
 | 
 | H | M | 
 | 
   
    | 形势与政策 | H | M | 
 | 
 | L | H | 
 | 
 | 
   
    | 创新创业基础 | L | 
 | 
 | 
 | M | M | 
 | H | 
   
    | 通识 选修课 | 美术和艺术史论类、艺术鉴赏和评论类、艺术体验和实践类、心理健康类、创新创业类、人文社会类、科技世界类、闽南文化类、 四史教育类 | M | M | 
 | 
 | 
 | M | L | H | 
   
    | 专业教育课程 | 专业 必修课 | 中国古代文学 | 
 | 
 | H | 
 | 
 | M | L | 
 | 
   
    | 中国现代文学 | 
 | 
 | H | 
 | 
 | L | M | 
 | 
   
    | 当代作家作品解读 | L | L | H | M | 
 | 
 | 
 | 
 | 
   
    | 外国文学 | L | 
 | H | H | 
 | 
 | M | 
 | 
   
    | 现代汉语 | 
 | 
 | H | H | 
 | M | L | 
 | 
   
    | 古代汉语 | 
 | 
 | H | H | 
 | M | L | 
 | 
   
    | 语言学概论 | L | 
 | H | M | 
 | L | 
 | 
 | 
   
    | 文学概论 | 
 | 
 | M | H | 
 | H | 
 | 
 | 
   
    | 逻辑学 | 
 | 
 | H | M | 
 | L | H | 
 | 
   
    | 写作 | 
 | 
 | H | M | 
 | 
 | H | 
 | 
   
    |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含课程标准解读) | 
 | M | M | H | 
 | 
 | M | 
 | 
   
    | 语文名师案例研习 | 
 | L | H | H | 
 | 
 | M | 
 | 
   
    | 班主任工作技能研习 | 
 | M | 
 | 
 | H | H | 
 | L | 
   
    | 师德研习 | H | H | 
 | 
 | 
 | M | 
 | L | 
   
    | 艺能研习 | L | 
 | M | 
 | 
 | H | 
 | H | 
   
    | 文献检索与学术论文写作 | 
 | 
 | H | M | 
 | M | L | 
 | 
   
    | 专业 选修课 | 国学典籍导读 | L | 
 | H | 
 | 
 | M | L | 
 | 
   
    | 唐诗艺术研究 | L | 
 | M | 
 | 
 | L | H | 
 | 
   
    | 唐宋词选讲 | 
 | 
 | M | M | 
 | H | L | 
 | 
   
    | 茶文化与文学 | 
 | 
 | L | 
 | M | H | L | 
 | 
   
    | 《儒林外史》研究 | L | 
 | M | 
 | 
 | L | H | 
 | 
   
    | 晚唐诗举隅 | L | 
 | H | 
 | 
 | L | M | 
 | 
   
    | 《左传》选读 | L | 
 | M | 
 | 
 | M | H | 
 | 
   
    | 现代女性文学研究 | L | 
 | M | 
 | 
 | L | H | 
 | 
   
    | 海外华文文学 | L | 
 | M | L | 
 | H | 
 | 
 | 
   
    | 民间文学 | L | 
 | M | L | 
 | 
 | 
 | H | 
   
    | 儿童文学 | L | 
 | M | M | 
 | H | 
 | 
 | 
   
    | 百年新诗悦读 | L | 
 | H | 
 | 
 | M | L | 
 | 
   
    |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 | L | 
 | H | 
 | 
 | M | L | 
 | 
   
    | 台港文学 | 
 | 
 | H | L | 
 | M | 
 | 
 | 
   
    | 两岸文学关系研究 | L | 
 | H | 
 | 
 | M | L | 
 | 
   
    | 林语堂研究 | 
 | 
 | H | L | 
 | M | 
 | L | 
   
    | 当代外国文学专题 | 
 | 
 | H | M | 
 | L | L | 
 | 
   
    | 现代文学与东亚文学关系 | L | 
 | M | 
 | 
 | H | M | 
 | 
   
    | 东方文学研究 | 
 | 
 | H | 
 | 
 | M | M | 
 | 
   
    | 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研究 | L | 
 | M | 
 | 
 | L | H | 
 | 
   
    | 科幻文学经典导读 | L | 
 | M | 
 | 
 | 
 | H | 
 | 
   
    | 中国古典美学专题 | 
 | 
 | M | M | 
 | L | H | 
 | 
   
    | 文化人类学 | 
 | 
 | H | 
 | L | M | L | 
 | 
   
    | 文本解读心理实验 | 
 | 
 | L | M | 
 | H | M | 
 | 
   
    | 文字学 | 
 | 
 | M | L | 
 | H | 
 | 
 | 
   
    | 音韵学 | L | 
 | M | L | 
 | H | 
 | 
 | 
   
    | 语言与文化 | L | 
 | H | M | 
 | L | 
 | 
 | 
   
    | 训诂学 | L | 
 | M | M | 
 | 
 | H | 
 | 
   
    | 修辞学 | L | 
 | H | M | 
 | 
 | M | 
 | 
   
    | 社会语言学 | 
 | 
 | H | 
 | 
 | 
 | L | M | 
   
    | 专业教育课程
 | 专业 选修课 | 闽南话及其研究概括 | L | 
 | M | 
 | 
 | L | H | 
 | 
   
    | 演讲与口才 | L | 
 | M | H | 
 | 
 | 
 | H | 
   
    | 语文教学与设计(限选) | 
 | 
 | M | H | 
 | 
 | H | M | 
   
    | 中学语文现代文精读 | L | 
 | M | H | 
 | 
 | L | 
 | 
   
    | 音乐聆赏与文学表达 | L | 
 | M | H | 
 | 
 | 
 | H | 
   
    | 舞蹈鉴赏与文学表达 | 
 | 
 | M | H | 
 | 
 | L | H | 
   
    | 创意戏剧与中学教育 | 
 | L | M | H | H | 
 | 
 | 
 | 
   
    | 儿童诗的欣赏与教学 | 
 | H | H | M | 
 | 
 | 
 | 
 | 
   
    | 语文朗读与朗读教学 | 
 | 
 | M | H | 
 | L | 
 | M | 
   
    | 写作教学研究 | 
 | 
 | H | H | 
 | 
 | M | M | 
   
    | 文学批评学 | L | 
 | H | M | 
 | 
 | M | 
 | 
   
    | 语言学史 | 
 | 
 | H | M | 
 | L | 
 | 
 | 
   
    | 身体阅读 | 
 | 
 | M | 
 | M | H | 
 | H | 
   
    | 教师教育课程 | 教师教育 必修课 | 青少年发展心理 | L | M | 
 | H | H | M | 
 | 
 | 
   
    | 教育基本原理 | L | M | 
 | H | H | M | 
 | 
 | 
   
    |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 H | H | 
 | 
 | M | M | 
 | M | 
   
    | 教师语言 | L | L | 
 | H | 
 | 
 | 
 | H | 
   
    | 书写技能 | L | 
 | M | H | 
 | H | 
 | 
 | 
   
    |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 L | 
 | M | H | 
 | M | L | H | 
   
    | 微格教学(含片段教学) | 
 | L | M | H | 
 | 
 | H | M |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 | H | H | L | 
 | L | M | 
 | 
 | 
   
    |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 
 | M | 
 | 
 | H | H | 
 | M | 
   
    | 教师教育 选修课 | 中学语文教育测量与评价 | 
 | 
 | L | M | 
 | 
 | H | M | 
   
    | 语文教材与课例分析 | 
 | 
 | M | H | 
 | 
 | L | M | 
   
    | 多媒体素材与课件制作 | 
 | 
 | M | H | M | 
 | 
 | L | 
   
    | 现代教师礼仪 | L | H | 
 | L | M | 
 | 
 | 
 | 
   
    | 教育政策与法规 | H | M | 
 | 
 | L | M | 
 | 
 | 
   
    | 集中性 实践环节 | 必修课 | 劳动 | H | H | M | M | H | H | L | H | 
   
    | 专业实习 | H | M | M | H | H | M | M | H | 
   
    | 毕业论文 | M | L | H | H | L | L | M | H | 
  
 
 
注:用H、M、L表示,H代表教学环节对毕业要求高支撑,M代表教学环节对毕业要求中支撑,L代表教学环节对毕业要求低支撑。
 
 七、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包括两部分:
一是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关的课程,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外国文学、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写作等。
二是与语文学科教学相关的教师教育课程,包括青少年发展心理、教育基本原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含课程标准解读)等。
    八、课程结构比例表
 
  
   
    | 课程类别 | 课程性质 | 学分数 | 学时数 | 学分数 小计 | 占总学分 比例 | 
   
    | 通识教育课程 | 必修课 | 41 | 904 | 49 | 30.63% | 
   
    | 选修课 | 8 | 128 | 
   
    | 专业教育课程 | 必修课 | 61 | 976 | 81 | 50.63% | 
   
    | 选修课 | 20 | 320 | 
   
    | 教师教育课程 | 必修课 | 13 | 234 | 15 | 9.38% | 
   
    | 选修课 | 2 | 36 | 
   
    | 实践教学环节 | 集中性实践教学 | 15 | 28周 | 15 | 9.38% | 
   
    |  课程实验(实践) | 18.5 | 452 | 18.5 | 11.56% | 
   
    | 本专业总学分为 160学分。其中选修类课程30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18.75%; 实践教学环节33.5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为 20.94%。实践教学环节分为集中性实践教学15学分(包括劳动1学分、教育实践10学分、毕业论文4学分)和课程实践18.5学分(包括通识必修课9学分、专业必修课6学分、专业限选课1.5学分、教师教育课2学分) | 
  
 
 
 
    九、课程设置
(1)通识教育课程安排表
 
  
   
    | 性质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考核方式 | 学分数 | 学时数 | 学时分配 | 周学时 | 开课 学期 | 
   
    | 讲授 | 实验 实践 | 
   
    | 必 修 课 | 26001150300 | 大学英语A1 | 试 | 3 | 48 | 32 | 16 | 2+1 | 1 | 
   
    | 26002150300 | 大学英语A2 | 试 | 3 | 48 | 32 | 16 | 2+1 | 2 | 
   
    | 26003150300 | 大学英语A3 | 试 | 3 | 48 | 32 | 16 | 2+1 | 3 | 
   
    | 26004150300 | 大学英语A4 | 试 | 3 | 48 | 32 | 16 | 2+1 | 4 | 
   
    | 23005150200 | 计算机应用基础1 | 试 | 2 | 32 | 32 | 0 | 2 | 1 | 
   
    | 10007150100 | 大学体育1 | 试 | 1 | 36 | 32 | 4 | 2 | 1 | 
   
    | 10008150100 | 大学体育2 | 试 | 1 | 36 | 32 | 4 | 2 | 2 | 
   
    | 10009150100 | 大学体育3 | 试 | 1 | 36 | 32 | 4 | 2 | 3 | 
   
    | 10010150100 | 大学体育4 | 试 | 1 | 36 | 32 | 4 | 2 | 4 | 
   
    | 21011150200 | 军事理论 | 试 | 2 | 32 | 32 | 0 | 2 | 2 | 
   
    | 21012150200 | 军事技能 | 查 | 2 | 168 | 0 | 168 | 56 | 1 | 
   
    | 17028150300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查 | 3 | 48 | 40 | 8 | 3 | 1 | 
   
    | 17029150300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试 | 3 | 48 | 40 | 8 | 3 | 2 | 
   
    | 17014150300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试 | 3 | 48 | 40 | 8 | 3 | 4 | 
   
    | 17017150300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试 | 3 | 48 | 40 | 8 | 3 | 3 | 
   
    | 17018150300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试 | 3 | 48 | 48 | 0 | 3 | 4 | 
   
    | 必
   修   课 | 17017060000 |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环节 | 查 | 由《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四门课程的实践学分、学时构成。 | 5 | 
   
    | 17016150200 | 形势与政策 | 查 | 2 | 64 | 48 | 16 | 0 | 1-8 | 
   
    | 18018150200 | 创新创业基础 | 查 | 2 | 32 | 32 | 0 | 2 | 1 | 
   
    | 小  计 | 41 | 904 | 608 | 296 | 
 | 
 | 
   
    | 其中:课程实验(实践)9学分,296学时 | 
   
    | 选 修 课 | 公共艺术(理论) | 美学和艺术史论类 | 至少1学分 | 
   
    | 艺术鉴赏和评论类 | 
   
    | 公共艺术(实践) | 艺术体验和实践类 | 至少1学分 | 
   
    | 通选(心理) | 心理健康类 | 至少2学分 | 
   
    | 通选 | 四史教育类 | 至少4学分 | 
   
    | 人文社会类 | 
   
    | 科技世界类 | 
   
    | 闽南文化类 | 
   
    | 创新创业类 | 
   
    | 要求至少修满8学分,128学时 | 
  
 
 
 
(2)专业教育课程安排表
 
  
   
    | 性 质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考核方式 | 学分 数 | 学时 数 | 学时分配 | 周 学时 | 开课学期 | 备注 | 
   
    | 讲授 | 实验  实践 | 
   
    | 必   修   课
 | 01201040400 | 中国古代文学1* | 试 | 4 | 64 | 64 | 
 | 4 | 1 | 
 | 
   
    | 01084040300 | 中国现代文学1* | 试 | 3 | 48 | 48 | 
 | 3 | 1 | 
 | 
   
    | 01093040200 | 文学概论1* | 试 | 2 | 32 | 32 | 
 | 2 | 1 | 
 | 
   
    | 01051040300 | 现代汉语1* | 试 | 3 | 48 | 48 | 
 | 3 | 1 | 
 | 
   
    | 01202040400 | 中国古代文学2* | 试 | 4 | 64 | 64 | 
 | 4 | 2 | 
 | 
   
    | 01085040300 | 中国现代文学2* | 试 | 3 | 48 | 48 | 
 | 3 | 2 | 
 | 
   
    | 01092040200 | 文学概论2* | 试 | 2 | 32 | 32 | 
 | 2 | 2 | 
 | 
   
    | 01055040300 | 现代汉语2* | 试 | 3 | 48 | 48 | 
 | 3 | 2 | 
 | 
   
    | 01078040400 | 中国古代文学3* | 试 | 4 | 64 | 64 | 
 | 4 | 3 | 
 | 
   
    | 01302040300 | 当代作家作品解读* | 试 | 3 | 48 | 48 | 
 | 3 | 3 | 
 | 
   
    | 01044040300 | 外国文学1* | 试 | 3 | 48 | 48 | 
 | 3 | 3 | 
 | 
   
    | 01021040300 | 古代汉语1* | 试 | 3 | 48 | 48 | 
 | 3 | 3 | 
 | 
   
    | 01079040400 | 中国古代文学4* | 试 | 4 | 64 | 64 | 
 | 4 | 4 | 
 | 
   
    | 必
     修     课 | 01303040100 | 文献检索与学术论文写作 | 查 | 1 | 16 | 16 | 
 | 1 | 4 | 
 | 
   
    | 01101040300 | 外国文学2* | 试 | 3 | 48 | 48 | 
 | 3 | 4 | 
 | 
   
    | 01022040300 | 古代汉语2* | 试 | 3 | 48 | 48 | 
 | 3 | 4 | 
 | 
   
    | 01026040200 | 逻辑学* | 试 | 2 | 32 | 32 | 
 | 2 | 4 | 
 | 
   
    | 01068040200 | 语言学概论* | 试 | 2 | 32 | 32 | 
 | 2 | 5 | 
 | 
   
    | 01301040200 |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含课程标准解读)* | 试 | 2 | 32 | 32 | 
 | 2 | 5 | 
 | 
   
    | 01291040100 | 语文名师案例研习 | 查 | 1 | 16 | 
 | 16 | 
 | 3 | 就业指导类课程 | 
   
    | 01292040100 | 班主任工作技能研习 | 查 | 1 | 16 | 
 | 16 | 
 | 4 | 就业指导类课程 | 
   
    | 01293040100 | 师德研习 | 查 | 1 | 16 | 
 | 16 | 
 | 5 | 就业指导类课程 | 
   
    | 01281040200 | 小说写作 | 写作 | 查 | 2 | 32 | 16 | 16 | 2 | 2 | 学生自愿选择一门文体课程即可。 | 
   
    | 01282040200 | 古诗写作 | 
   
    | 01283040200 | 新诗写作 | 
   
    | 01284040200 | 散文写作 | 
   
    | 01285040200 | 实用文写作 | 
   
    | 01286040200 | 戏剧写作 | 
   
    | 01259040100 | 古琴研习1 | 艺能 研习1 | 查 | 1 | 16 | 
 | 16 | 1 | 2 | 学生自选一门艺能研习课程,就业指导类课程。 | 
   
    | 01260040100 | 茶艺研习1 | 
   
    | 01261040100 | 书法研习1 | 
   
    | 01262040100 | 绘画研习1 | 
   
    | 01263040100 | 舞蹈研习1 | 
   
    | 01264040100 | 戏曲研习1 | 
   
    | 01266040100 | 吟诵与朗诵研习1 | 
   
    | 01267040100 | 古琴研习2 | 艺能 研习2 | 查 | 1 | 16 | 
 | 16 | 1 | 3 | 学生自选一门艺能研习课程,就业指导类课程 | 
   
    | 01268040100 | 茶艺研习2 | 
   
    | 01269040100 | 书法研习2 | 
   
    | 01270040100 | 绘画研习2 | 
   
    | 01271040100 | 舞蹈研习2 | 
   
    | 01272040100 | 戏曲研习2 | 
   
    | 01273040100 | 吟诵与朗诵研习2 | 
   
    | 小  计 | 61 | 976 | 880 | 96 | 
 | 
 | 
 | 
   
    | 其中:课程实验(实践)6学分,96学时。课程名称后标*为学位课程 | 
   
    | 专 业 选 修 课 | 系列一:中国古代文学方向系列选修课 | 
   
    | 01347050200 | 国学典籍导读1(限选) | 试 | 2 | 32 | 28 | 4 | 2 | 1 | 
 | 
   
    | 01348050200 | 国学典籍导读2(限选) | 试 | 2 | 32 | 28 | 4 | 2 | 2 | 
 | 
   
    | 01123050200 | 唐诗艺术研究 | 查 | 2 | 32 | 32 | 
 | 2 | 5 | 
 | 
   
    | 01436050200 | 唐宋词选讲 | 查 | 2 | 32 | 32 | 
 | 2 | 5 | 
 | 
   
    | 01397050200 | 茶文化与文学 | 查 | 2 | 32 | 32 | 
 | 2 | 5 | 
 | 
   
    | 01235050200 | 《儒林外史》研究 | 查 | 2 | 32 | 32 | 
 | 2 | 5 | 
 | 
   
    | 01129050200 | 晚唐诗举隅 | 查 | 2 | 32 | 32 | 
 | 2 | 7 | 
 | 
   
    | 01576050200 | 《左传》选读 | 查 | 2 | 32 | 32 | 
 | 2 | 7 | 
 | 
   
    | 小计 | 16 | 256 | 248 | 8 | 
 | 
   
    | 系列二:中国现当代文学方向系列选修课 | 
   
    | 01206050200 | 现代女性文学研究 | 查 | 2 | 32 | 32 | 
 | 2 | 5 | 
 | 
   
    | 01051050200 | 海外华文文学 | 查 | 2 | 32 | 32 | 
 | 2 | 5 | 
 | 
   
    | 01088050200 | 民间文学 | 查 | 2 | 32 | 32 | 
 | 2 | 5 | 
 | 
   
    | 01031050200 | 儿童文学 | 查 | 2 | 32 | 32 | 
 | 2 | 5 | 
 | 
   
    | 01516050200 | 百年新诗悦读 | 查 | 2 | 32 | 32 | 
 | 2 | 5 | 
 | 
   
    | 01518050200 | 两岸文学关系研究 | 查 | 2 | 32 | 32 | 
 | 2 | 7 | 
 | 
   
    | 01078050200 | 林语堂研究 | 查 | 2 | 32 | 32 | 
 | 2 | 7 | 
 | 
   
    | 01121050200 | 台港文学 | 查 | 2 | 32 | 32 | 
 | 2 | 7 | 
 | 
   
    | 01483050200 |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 | 查 | 2 | 32 | 32 | 
 | 2 | 7 | 
 | 
   
    | 小  计 | 20 | 320 | 320 | 
 | 
 | 
   
    | 系列三:外国文学方向系列选修课 | 
   
    | 01506050200 | 当代外国文学专题 | 查 | 2 | 32 | 32 | 
 | 2 | 5 | 
 | 
   
    | 01355050200 | 现代文学与东亚文学关系 | 查 | 2 | 32 | 32 | 
 | 2 | 5 | 
 | 
   
    | 01522050200 | 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研究 | 查 | 2 | 32 | 32 | 
 | 2 | 5 | 
 | 
   
    | 01564050200 | 科幻文学经典导读 | 查 | 2 | 32 | 32 | 
 | 2 | 7 | 
 | 
   
    | 01027050200 | 东方文学研究 | 查 | 2 | 32 | 32 | 
 | 2 | 7 | 
 | 
   
    | 小  计 | 10 | 160 | 160 | 
 | 
 | 
   
    | 系列四:文学理论方向系列选修课 | 
   
    | 01392050200 | 中国古典美学专题 | 查 | 2 | 32 | 32 | 
 | 2 | 5 | 
 | 
   
    | 01134050200 | 文本解读心理实验 | 查 | 2 | 32 | 32 | 
 | 2 | 5 | 
 | 
   
    | 
 | 01507050200 | 文化人类学 | 查 | 2 | 32 | 32 | 
 | 2 | 5 | 
 | 
   
    | 01572050200 | 文学批评学 | 查 | 2 | 32 | 32 | 
 | 2 | 5 | 
 | 
   
    | 小  计 | 8 | 128 | 128 | 
 | 
 | 
   
    | 专
 业 选 修 课 | 系列五:语言学方向系列选修课 | 
   
    | 01268050200 | 文字学 | 查 | 2 | 32 | 32 | 
 | 2 | 5 | 
 | 
   
    | 01176050200 | 音韵学 | 查 | 2 | 32 | 32 | 
 | 2 | 5 | 
 | 
   
    | 01188050200 | 语言与文化 | 查 | 2 | 32 | 32 | 
 | 2 | 5 | 
 | 
   
    | 01185050200 | 语言学史 | 查 | 2 | 32 | 32 | 
 | 2 | 5 | 
 | 
   
    | 01172050200 | 训诂学 | 查 | 2 | 32 | 32 | 
 | 2 | 5 | 
 | 
   
    | 01174050200 | 演讲与口才 | 查 | 2 | 32 | 16 | 16 | 2 | 7 | 就业指导类课程 | 
   
    | 01372050200 | 闽南话及其研究概况 | 查 | 2 | 32 | 32 | 
 | 2 | 7 | 
 | 
   
    | 01171050200 | 修辞学 | 查 | 2 | 32 | 32 | 
 | 2 | 7 | 
 | 
   
    | 01274050200 | 社会语言学 | 查 | 2 | 32 | 32 | 
 | 2 | 7 | 
 | 
   
    | 小计 | 18 | 288 | 272 | 16 | 
 | 
   
    | 系列六:中学语文教育系列选修课 | 
   
    | 01534050200 | 语文教学设计(限选) | 查 | 2 | 32 | 16 | 16 | 1+1 | 5 | 
 | 
   
    | 01354050200 | 中学语文现代文精读 | 查 | 2 | 32 | 16 | 16 | 1+1 | 5 | 
 | 
   
    | 01527050200 | 语文朗读与朗读教学 | 查 | 2 | 32 | 16 | 16 | 1+1 | 5 | 
 | 
   
    | 01573050200 | 音乐聆赏与文学表达 | 查 | 2 | 32 | 16 | 16 | 1+1 | 5 | 
 | 
   
    | 01574050200 | 舞蹈鉴赏与文学表达 | 查 | 2 | 32 | 16 | 16 | 1+1 | 5 | 
 | 
   
    | 01528050200 | 创意戏剧与中学教育 | 查 | 2 | 32 | 16 | 16 | 1+1 | 5 | 
 | 
   
    | 01515050200 | 儿童诗的欣赏与教学 | 查 | 2 | 32 | 16 | 16 | 1+1 | 5 | 
 | 
   
    | 01529050200 | 写作教学研究 | 查 | 2 | 32 | 16 | 16 | 1+1 | 7 | 
 | 
   
    | 01568050200 | 身体阅读 | 查 | 2 | 32 | 16 | 16 | 1+1 | 7 | 
 | 
   
    | 小计 | 18 | 288 | 144 | 144 | 
 | 
   
    | 总计 | 151 | 2416 | 2152 | 264 | 
 | 
   
    | 其中:课程实验(实践)≥1.5学分,24学时 | 
   
    | 专业选修课要求至少修20学分,320学时 | 
  
 
 
 
 
 
(3)教师教育课程安排表
 
  
   
    | 性 质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考核 方式 | 学分数 | 学时数 | 学时分配 | 周学时 | 开课 学期 | 
   
    | 讲授 | 实验  实践 | 
   
    | 必 修 课 | 09009110200 | 青少年发展心理 | 试 | 2 | 36 | 36 | 
 | 2 | 2 | 
   
    | 09005110100 | 书写技能 | 查 | 1 | 18 | 18 | 
 | 1 | 2 | 
   
    | 09002110200 | 教育基本原理 | 试 | 2 | 36 | 36 | 
 | 2 | 3 | 
   
    | 09003110100 |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 查 | 1 | 18 | 18 | 
 | 1 | 3 | 
   
    | 09004110100 | 教师语言 | 查 | 1 | 18 | 18 | 
 | 1 | 3 | 
   
    | 09006110200 |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 试 | 2 | 36 | 18 | 18 | 1+1 | 4 | 
   
    | 01004110200 | 微格教学(含片段教学) | 试 | 2 | 36 | 18 | 18 | 1+1 | 4 | 
   
    | 01009110100 |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 查 | 1 | 18 | 18 | 
 | 1 | 5 | 
   
    | 01007110100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 | 查 | 1 | 18 | 18 | 
 | 1 | 5 | 
   
    | 小  计 | 13 | 234 | 198 | 36 | 
 | 
 | 
   
    | 其中:课程实验(实践)2学分,36学时 | 
   
    | 选 修 课 | 01021100100 | 现代教师礼仪 | 查 | 1 | 18 | 18 | 
 | 1 | 5 | 
   
    | 01024100100 | 教育政策与法规 | 查 | 1 | 18 | 18 | 
 | 1 | 5 | 
   
    | 01007100100 | 语文教材与课例分析 | 查 | 1 | 18 | 18 | 
 | 1 | 5 | 
   
    | 01005100100 | 多媒体素材与课件制作 | 查 | 1 | 18 | 18 | 
 | 1 | 5 | 
   
    | 01041100100 | 中学语文教育测量与评价 | 查 | 1 | 18 | 18 | 
 | 1 | 7   | 
   
    | 小  计 | 5 | 90 | 90 | 
 | 
 | 
 | 
   
    | 其中:课程实验(实践)0学分,0学时 | 
   
    | 要求至少修满2学分,36学时,多修学分可申请抵换专业选修课学分。 | 
  
 
 
 
(4)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考核方式 | 学分数 | 学时数 | 周数 | 周学时 | 开课学期 | 
   
    | 32001060100 | 劳动 | 查 | 1 | 48 | 2 | 4 | 1-6 | 
   
    | 01028061000 | 教育实践 (含见习、实习、研习等) | 查 | 10 | 180 | 18 | 10 | 6 | 
   
    | 01025060400 | 毕业论文 | 查 | 4 | 
 | 8 | 
 | 8 | 
   
    | 小  计 | 15 | 
 | 28 | 
 | 
 | 
  
 
 
 
十、专业修读指南
(一)毕业基本条件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毕业前须修读至少160学分。
(二)课程修读说明
1.通识教育必修课修读说明:
学生在校期间须修满通识教育必修课41学分,其中:《大学英语》12学分、《计算机应用基础》2学分、《大学体育》4学分、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4学分、思想政治理论课15学分(包括《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课程2学分、创新创业基础课程2学分。
2.通识教育选修课修读说明:
学生在校期间(原则上为1-6学期)须从通识教育选修课模块中修满8学分(原则上在线课程不超过5学分),其中公共艺术(理论)类至少1学分,公共艺术(实践)类至少1学分,心理健康类至少2个学分,四史等其他类至少4个学分。
3.教师教育课程修读说明:
师范类学生在校期间须修满教师教育课程15学分,其中教师教育必修课13学分,教师教育选修课2学分。
4.实践模块修读说明:
(1)毕业论文(设计):第五学期进行双向选择,确定论文导师。第八学期进行论文答辩,通过答辩者方能取得学位。
(2)教育见习:见习安排在实习期的前两周进行。
(3)教育实习: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