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2025主讲人:Dr.Li-Ching Hung时间:2025年3月12日地点:博东107讲座内容:《学术写作与期刊投稿》学术写作的核心特点l 逻辑性:论文需结构清晰,论点层层递进。l 严谨性:基于文献支持,遵循学术规范。l 客观性:以事实和数据为基础,避免主观表达。期刊投稿关键步骤l 选刊:根据研究主题选择合适期刊。l 撰写论文:摘要、正文、引用格式规范化。l 投稿与审稿:提交稿件,经过同行评审并修改。l 接受与发表:修改后通过最终审核,正式发表。...
03/04
2025主讲人:王泉时间:3月13日15:00-17:00地点:博东110讲座内容:讲座主要探讨元宇宙中的数字分身和数字主体。讲座将从当前文学影视作品和Sora视频生成模型选取事例,深入浅出,分析数字分身背后的多元宇宙,探讨科幻小说中的量子世界。
12/18
2024会议主题:论中国文化之“和”主讲人:杨合林时间:2024-12-26地点:博东110讲座内容:第一项:讲座主持人介绍讲座专家以及本次讲座内容的相关背景知识第二项:杨合林教授学术演讲:论中国文化之“和”提要:“和”是上古中国人最重要的政治、伦理、哲学、美学和艺术概念。它源出于“乐”(古典艺术)。在古人的观念中,“和”被理解为存在的根源与本质、动力与法则,同时也是最高的社会理想与审美境界。“和”之用在于:灵肉(人自身)...
12/13
2024会议主题:简牍资料与汉代西北边塞的防御主讲人:张俊民时间:2024-12-22地点:综合楼中区109室讲座内容:简牍是研究汉代边塞防御与丝绸之路运作的重要史料,尤其是西北地区出土的大量汉简,更为深入了解当时的边疆管理提供了珍贵的文献依据。汉简中保存了大量与边塞防御相关的档案文书,涵盖军队调动、士兵值勤、物资供应、战备状况等内容。例如,居延汉简记录了边塞地区的烽燧体系及警戒机制,显示出汉代对西北边疆严密的防御管理。...
12/13
2024会议主题:简牍文字的释读方法与实践主讲人:张俊民时间:2024-12-21地点:综合楼中区109室讲座内容:简牍文字的释读是简帛学研究的核心环节,既充满挑战,也极具学术价值。要正确释读简牍,首先需要对其规律性有清晰认识。简牍文字多采用篆书或隶书字体,字形繁简变化较大,且受地域、时间及书写者个体差异的影响。这就要求研究者熟悉书法演变规律,并具备古文字学的基础知识,尤其要掌握甲骨文、金文到秦汉隶书的演变路径。释读的客观条件包括简牍的保存状况、...
12/13
2024会议主题:简牍整理与研究概述主讲人:张俊民时间:2024-12-21地点:综合楼中区109室讲座内容:简牍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书写载体,主要用于记录文书、公文、律令、典籍等。根据质地,可分为竹简和木牍两类,竹简质地轻便,常用于文书记录,而木牍较厚重,多用于简短文字的书写。形制方面,竹简一般呈细长条状,木牍则相对短小宽厚。编联是简牍的重要特征,指通过绳索或丝线将多枚简片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以便保存和阅读。目前,...
12/11
2024会议主题:语文单元教学的回顾与展望主讲人:李煜晖时间:2024-12-22地点:励志楼224讲座内容:语文单元教学不仅注重知识的系统传授,更强调对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四大核心素养的深度挖掘与培养。通过构建情境化的学习单元,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语境中运用语言,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言敏感度和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和创造性写作,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促进其思维品质的提升。...
12/11
2024会议主题:素养立意的语文考试命题:变革与挑战主讲人:李煜晖时间:2024-12-22地点:励志楼224讲座内容:核心素养取向的课程改革已成为当今国际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它强调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以适应快速变化的世界。落实核心素养理念,其根本在于确保考试评价体系与课程标准之间的高度一致性,确保教育目标、教学内容与评估手段三者之间的紧密衔接。然而,当前我国语文考试评价体系的现状却与这一理念存在一定的偏差。...
11/29
2024会议主题:以大众传媒的美育力量塑造新时代的审美风尚主讲人:解英华时间:2024-12-2地点:博东407讲座内容:在消费主义盛行的当下社会,资本力量和商业运营逻辑,以其前所未有的内爆张力,正在对文化艺术领域进行着审美机制的重构。流量至上的商业逻辑的支配下,有些人滥用审美概念,使审美机制庸俗化,制造出一个个专供消费的“麒麟楦”式的审美符号,将人的审美经验形式化、机械化。同时,构建畸形的“饭圈”,将审美活动偷换成极端的情感认同来攫取商业利益。...
11/27
2024会议主题:汉字所表征的思维方式及其“诗性智慧”主讲人:孟泽时间:2024-12-2地点:博东407讲座内容:汉字基本定型,至今近三千年。遭遇前所未有的窘迫,也逾一个世纪。一个多世纪以来,汉字汉语在与时代的应对中,变故频仍,是非丛生。方向相反、取舍对立的疑问和诘难,常常以同样恳切的面貌出现,同样具有感染力,令人不知所措。今天,当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一种有着深厚文化背景的文字,其生长、转型或者消失,并不简单地等同于物质工具的发明或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