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牵两岸,一脉相承。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为加强两岸文学与文化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推进两岸文化教育的传承与发展,促进海内外汉语文学与文化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5月13日晚,主题为“同声同文,诗必有教”的2023闽南诗歌节开幕式暨诗歌朗诵会在闽南师范大学逸夫图书馆五楼报告厅举行。本次活动由闽南师范大学、《诗刊》杂志社主办,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漳州市作家协会承办。


闽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吴彬镪、校党委常委、副校长何绍福、《诗刊》社中国诗歌网编辑部主任孤城、韩山师范学院副校长黄景忠、漳州市教育局副局长黄勇长、漳州市作家协会主席陈子铭、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领导班子出席开幕式。本次活动特邀来自台湾的萧萧、白灵、李阿利、石德华、张蕙雅、谢玫袖等专家学者以及闽南地区的学校师生参加。
何绍福为开幕式致辞,他表示,闽南诗歌节是以诗歌为主导开展的文学与文化教育交流活动,除诗歌之外,涉及茶艺、古琴、书画等传统文化领域,具有鲜明的闽南文化特色和师范教育特色,旨在促进海峡两岸以及闽南地区文学与文化教育的交流与合作。他指出,本届诗歌节搭建起两岸诗人、诗评家、艺术家共聚一堂、共同交流的平台,必将为弘扬中华优秀诗教传统,拓展两岸诗文交流,增进中华文化凝聚力,推动两岸文化融合发展做出贡献。

孤城在开幕式上发言,他指出,我国是一个古老的诗歌国度,有着悠久的诗歌普及、诗学传承的民族文化传统和辉煌的文化历史,每届诗歌节都有不同的文化主题以及多样的艺术形式,文教特色有效地促进了海内外汉语文学与文化教育的发展,两岸学者在闽南师范大学65周年华诞之际齐聚芗城,以诗会友,切磋诗艺,将从诗学中去发掘文学魅力,增强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意义深远。

开幕式上,为致敬诗歌,致敬中华优秀的诗教传统,文学院党委书记赵丽霞、院长黄金明为两位最美诗歌传播者——文学院教师邱煜焜、台湾诗人萧萧献花。为表彰多年来致力于推动闽南师范大学诗歌教育的两岸诗人学者,文学院院长黄金明为萧萧、李阿利颁发荣誉教授证书。


开幕式后,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泠音琴社为现场观众带来《鹿鸣》,诗歌朗诵会在悠扬的琴声与歌声中拉开序幕。
诗歌朗诵会作为本届诗歌节的主要活动之一,当晚的诗歌朗诵会分为上下两篇,分别以“梦想中国”和“同声相应”为主题,呈现了丰富多样的诗歌作品。
梦想中国
节目介绍
1.《小雅·鹿鸣》
由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泠音琴社以《小雅·鹿鸣》这首古老的诗篇作为序曲,表达对各位来宾的欢迎之意,以独具文学院风格的演奏拉开诗歌朗诵会的序幕。

2.《你/我》
万千华夏儿女,一代有志青年,文学院在校生带来百人诵《你/我》,传唱着“国有雷锋精魄在,神州无处不春风”的精神。

3.《红色记忆·青春抉择》
历代创业者与革命先烈给漳州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这是当代中学生心中的漳州印象和红色记忆。由漳州一中学生带来的朗诵《红色记忆·青春抉择》用热血宣告青春选择,用行动证明青春力量。

4.《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因为爱而充满忧伤,因为爱而充满希望,厦门海沧实验中学学生铿锵朗诵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让我们望见淤滩的驳船、绯红的黎明、簇新的理想。

5.《诗词里的中国》
热爱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光荣,闽南师大附属中学师生合诵《诗词里的中国》,于诗词中邂逅九万里风鹏正举,于落笔处畅想李杜风流。

6.《少年朝食》
一碗粥里有中国的味道,寄托着游子的梦想和对家园的思念。漳州南太武实验小学周婕的诗朗诵《少年朝食》从一碗粥,谈流离红尘的乡愁。

7.《诗意中国》
诗意中国,中国到处充满了诗意,一首诗朗诵《诗意中国》,诏安县美营小学林松真从千古风流的故事里,感受中国的诗意。

8.《献给一条河的颂辞》
芗城区教师朗诵团成员杨月红、张施珊、柯秀霞带来《献给一条河的颂辞》,是献给向东渠的赞歌,更是献给创业者赞歌。

9.《月光下的中国》
在漳州市通北中心小学庄小玉与闽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黄玉娜、林敏、王菁菁的真情朗诵《月光下的中国》中,我们看见了崛起的城市万家的灯火。

10.《乡愁》
一弯明月,一湾海峡,厦门大同中学教师钟永许、卓凤凰在《乡愁》中诉尽愁思。

11.《你的征程,我的梦》
以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观寥廓江天,行人间正道,文学院在校生卓文君的诗朗诵《你的征程,我的梦》描绘广大青年学子新的远方。

12.《一路书香,一生阳光》
漳州广播电台齐妍、杨森、于航、齐杨、新玲在文墨飘香的氛围中,用最炙热的情愫,献予《一路书香,一生阳光》。

同声相应
节目介绍
1.《养鱼经(外一首)》、《致缪斯》

《诗刊》社中国诗歌网编辑部主任孤城从一条鱼,一缸清水讲《养鱼经(外一首)》,从一次机遇讲《致缪斯》的情感。
2.《红烛》

在民主革命诗人闻一多的笔下红烛被比喻成赤子之心,闽南师范大学教师任毅于《红烛》中歌颂红烛熠熠奉献精神,歌颂来之不易的光明。
3.《再别康桥》

在康河的柔波里,在榆荫下的一潭,漳州市实验小学黄钊鸿带我们走进《再别康桥》,看那满载一船的星辉。
4.《云水谣》

林幽鸟声脆,野旷催人归,漳州技术产业开发区古县中学郑坤全于细水流长中道来《云水谣》。
5.《朽木不朽》

龙海区港尾中学蔡凌带来的诗朗诵《朽木不朽》,似乎将时间定格于诗歌中,纵使岁月蹉跎,不朽的诗与时同长。
6.《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闽南师范大学漳州台商投资区附属小学李冰的朗诵《就是那一只蟋蟀》中,我们仿佛也听见那一只蟋蟀,啼叫在乡愁者的心窝。
7.《大戈壁》

一轮落日中身融《大戈壁》,在台湾作家白灵的朗诵中,我们望尽千年岁月。
8.《九龙江与木垒河的对望》

海峡的风卷起胡杨的叶片,时光也在光与微尘中舞蹈,我们在漳州市作家协会主席陈子铭带来的朗诵《九龙江与木垒河的对望》中与岁月对望。
9.《妖怪说的》

台湾作家石德华的《妖怪说的》(散文节选)从日常中引出金句恒久远的故事。
10.《搬家》

回忆以往的青春,留住季节的色彩,文学院校友陈言将码头和船留在一首《搬家》中。
11.《漳州古城》

关于莲子圆与四果汤,关于唐宋遗韵,这些专属于漳州的记忆凝聚在芗城区教师朗诵团成员黄炳添的诗朗诵《漳州古城》里。
12.《随阿利老师云水谣品茶》、《河边那棵树》

由文学院学生带来的表演《随阿利老师云水谣品茶》、《河边那棵树》于云水谣品茶,于清芳逸往心。
13.《六五行献诗闽南》

适逢闽南师范大学六十五周年校庆暨文学院六十五周年院庆,文学院教师代表上台朗诵《六五行献诗闽南》,呼吸闽南味,品味民国情,温暖游子心。
诗歌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本届闽南诗歌节进一步促进了两岸文化教育的交流与发展,增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凝聚力。通过诗歌节的举办,两岸文化交流得到进一步加强,不同地域、不同背景的诗人和学者汇聚一堂,共同探讨诗歌的艺术表达和文化价值,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本届诗歌节还特别邀请了众多从事文学教育工作的教师参与其中,诗歌教育问题的讨论成为本届诗歌节的主题之一。这充分体现了本次活动对诗歌教育的重视和关注。诗歌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艺术素养,还能够激发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与传承。通过闽南诗歌节这一平台,两岸大中小学教师共同分享诗歌教育的经验和创新方法,探讨如何将诗艺融入教育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文化自信。
除了当晚的诗歌朗诵会,本次诗歌节还将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其中包括诗歌教育研讨会、诗歌与创意写作系列讲座、经典阅读与书写工作坊活动、第二届“风华杯”中华经典诗词传唱大赛等。系列活动中知名诗人、学者和两岸的大中小学师生以及诗歌爱好者将就诗歌的创作技巧、文学批评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为参与者提供宝贵的学习机会,让参与者感受到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深刻内涵。
本届闽南诗歌节特别注重将诗歌艺术带进校园,将开展“带着诗歌进校园”等一系列面向中小学学生和教师的活动,让诗歌教育深入到校园中。活动期间,诗人学者们将走进各个学校,举办诗歌讲座和座谈会,与学生们分享诗歌创作的技巧和经验,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传授诗歌的美学观念和审美价值,引导青少年感受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


据悉,本届闽南诗歌节受到了省领导、校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活动开展之际,福建省教育厅副厅长吴伟平莅临文学院关心指导闽南诗歌节准备开展情况。
闽南师范大学“闽南诗歌节”活动至今已开展八届,每届诗歌节都有不同的文化主题,除诗歌之外,涉及茶艺、古琴、书画等传统文化领域,具有鲜明的闽南文化特色和师范教育特色。近十年来,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闽南诗歌节,举办四大传统节日诗会,举办“跟着诗人喝茶去”主题活动,请诗人作家入校作开学演讲,让学院、校园充满诗意,为弘扬中华优秀诗教传统、推动两岸文学文化融合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