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及《闽南师范大学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工作办法》等文件精神,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接收专业和名额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计划接收硕士推免生数 |
050101 | 文艺学 | 2 |
050102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1 |
050103 | 汉语言文字学 | 4 |
050104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2 |
050105 | 中国古代文学 | 7 |
050106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4 |
050108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3 |
045103 | 学科教学(语文) | 36 |
045300 | 国际中文教育 | 6 |
注:实际接收名额由学院根据生源情况做适当调整。
二、接收对象和条件
(一)我院各接收专业均可接收取得推免生资格且符合教育部规定体检标准的校内、外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二)接收为硕士研究生的推免生需具备以下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愿为祖国建设服务、品行良好、遵纪守法的中国公民。
2.本科期间学习成绩优秀,申请人须获得所在高校推免生资格。
3.在入学报到前获得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
4.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任何考试作弊和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记录,无其他受到处分的违规、违纪行为。
5.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
三、接收工作流程
(一)网上报名
1.符合条件且有意申请到我院的推免生,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在教育部“推免服务系统”上填报志愿,“推免系统”报名开放时间:2025年9月22日9:00。
2.填写《闽南师范大学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申请表》(在我校网页下载),并通过邮件发送至我校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工作处招生科核准,邮箱:xyczsk@mnnu.edu.cn。
(二)复试与录取
1.资格审核:我院对推免生申请者的材料进行审核,根据各专业拟招收推免生的计划数择优确定复试名单,并通过“推免服务系统”向符合条件的申请者发出复试通知。
2.复试:申请者在收到我院复试通知后应在规定时间内予以确认,并在规定时间内参加我院复试。
3.录取:我院通过“推免服务系统”发送拟录取通知,申请者收到“待录取通知”在规定时间内须予以接受确认。我院根据推免生网上确认情况公布拟接收名单。
4.公示:拟录取推免生名单经我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通过后,按要求进行公示。公示期间无异议的推免生,经省教育考试院审核合格后正式取得录取资格。
5.体检:拟录取的推免生三周内提交体检报告单。我院不组织推免生进行集中体检,由推免生自行前往具有二级甲等资质以上的医院进行体检。推免生体检根据《残疾人教育条例》和《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等文件规定,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教学〔2003〕3号)要求执行。
四、复试内容及安排
1.复试形式:本校推免生源采用现场复试,外校推免生源采用网络远程复试。
具体复试时间、地点安排另行通知。
2.复试提交材料:推免生复试时须向我院提交以下书面材料:
(1)居民身份证及学生证复印件各1份(身份证复印正反面,学生证复印学生信息和注册情况);
(2)《闽南师范大学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申请表》1份;
(3)本科正式成绩单1份(须加盖所在学校教务处公章,出示原件,交复印件);
(4)本人获得所在高校推免生资格证明材料(须加盖所在高校推荐部门公章);
(5)本人获得所在高校推免生资格的支撑材料(以所在高校要求为准),且须提供学校推免资格的规定性文件。
3.复试要求。主要为面试,由各复试小组按相关规定负责完成。具体要求如下:
(1)每生复试时间一般不少于20分钟。
(2)同一专业(领域)复试小组的面试时间、试题难度和成绩评定标准应统一。
(3)每个专业(领域)复试组要提前组织专家命制足够的试题,避免重复使用。
(4)复试专家对每位考生的现场作答情况进行现场独立评分。
(5)做好每个考生的作答情况记录,复试现场全程录音、录像。
4.复试主要内容。学院根据专业(领域)特点科学设置复试内容,确保复试考核科学、有效、公平。建立健全“复试试题题库”,加强综合考评,内容包括专业能力考核、综合素质考核、外语听说能力考核、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四部分。
(1)专业能力考核。主要考查内容包括:考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本专业的发展潜力以及对本学科发展动态的了解;考生运用本学科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综合素质考核。主要考查内容包括:考生在本专业(领域)以外的学习、科研、社会实践或实际工作表现等方面的情况;事业心、责任感、遵纪守法、协作性和心理健康情况;人文素养;行为举止、表达和礼仪等。
(3)外语听说能力测试。含外语听力测试、口语测试等方面。
(4)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主要考查内容包括: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方面。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复试,要突出对专业知识的应用和专业能力倾向的考查,加强对考生实践经验和科研动手能力等方面的考查。
5.复试成绩的计算。复试成绩以100分为满分,60分为合格。其中,外语听说能力测试15分,专业能力测试与综合素质测试为85分。复试各项内容的成绩均记数字分值,保留两位小数(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除外)。
五、录取规则
(一)各专业(领域)按照复试成绩(总分100分)排名,对考核成绩合格的考生,按复试成绩由高到低的顺序录取。如有考生放弃或招生计划动态调整,依以上规则递补录取。复试成绩不合格(60分以下)者、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考核不合格、体检不合格者、有违诚信或弄虚作假者,不予排定录取名次、不予录取。
(二)学院将通过“推免系统”发送待录取通知,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予以接受确认,否则视为自动放弃拟录取资格。请考生慎重考虑,若一旦接受确认,我校将不予解锁。
六、其他说明
(一)推荐学校和我校要遵守推免政策,规范工作程序。凡违反政策开展的录取工作一律无效。对未按相关政策开展推免生接收工作的单位和个人,严格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教育部令第36号)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二)参与推免相关工作人员有直系亲属或利益相关人员报名参加我校推免招生的应主动申请回避,有非直系亲属等报名参加推免招生的要主动报备。相关学生申请推免资格时也应主动向学校报备声明。对未按规定报备声明回避关系的相关工作人员,我校依规依纪严肃处理。
(三)拟录取的推免生在入学报到前,有以下情况之一者,我校将取消其录取资格:
1.未获得本科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者;
2.因犯罪受到刑事处罚或受学校纪律处分者;
3.在推免生接收工作过程中弄虚作假,有论文抄袭、虚报获奖或科研成果等学术不端行为或者有其他严重影响推免接收过程和结果公平公正行为;
4.其他受到处分的违规、违纪行为者。
(四)本工作方案在学校相关文件要求的基础上制定,其他未尽事宜,按照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五)联系方式:
学院咨询电话及邮箱:0596-2591442,463787493@qq.com;
学院监督电话:0596-2520571。
附件:
1.复试专业及参考书目
文学院
2025年9月19日
附件1:
复试专业及参考书目
1.专业名称:文艺学(050101)
参考书目:(1)《文学理论教程》(第五版),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2)《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特雷·伊格尔顿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3)《中国文学批评史》,郭绍虞著,2010年,商务印书馆。
2.专业名称: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102)
参考书目:(1)郭锡良:《古代汉语》(修订本),商务印书馆,2010年;(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3)叶蜚声,徐通铿:《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3.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字学(050103)
参考书目:(1)郭锡良:《古代汉语》(修订本),商务印书馆,2010年;(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3)叶蜚声,徐通铿:《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4.专业名称:中国古典文献学(050104)
参考书目:以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为主、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为辅(包括先秦至元明清文学发展史,不含近代部分)。
5.专业名称:中国古代文学(050105)
参考书目:以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为主、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为辅(包括先秦至元明清文学发展史,不含近代部分)。
6.专业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050106)
参考书目:(1)《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三版),朱栋霖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2)《中国当代文学史》(修订版),洪子诚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3)《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第2版),陈思和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4)《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
7.专业名称: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050108)
参考书目:(1)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系列《外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史》编写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2版。
8.专业名称:学科教学(语文)(045103)
参考书目:(1)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七—九年级,共6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2020年版;(2)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上下册,选择性必修上中下册,共5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2020年版;(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二版),王文彦、蔡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9.专业名称:国际中文教育(045003)
参考书目:(1)《现代汉语》(增订6版),黄伯荣、廖序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2)《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刘珣,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