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理论省级教学团队
一、团队情况介绍:
文艺理论教学团队由文艺学学科教师组成,经过多年来的努力建设,闽南师范大学文艺学学科取得了较大进步,2006年被评为省重点学科,其主干课“文学理论”现为省级精品课。教师队伍已经形成学术梯队结构合理、发展潜力较大的教学团队:在职教师共1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讲师3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7人,硕士学位2人,学士学位1人。见下表
年龄结构 | 55—65岁 | 45—54岁 | 35—44岁 | 35岁以下 |
0 | 4 | 4 | 1 |
职称结构 | 教 授 | 副 教 授 | 讲 师 | 助 教 |
4 | 3 | 2 | 0 |
学历结构 | 博 士 | 在读博士 | 硕 士 | 学 士 |
6 | 1 | 1 | 1 |
本团队中的所有教师,都有较长的高校教龄,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成果丰硕,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团队中有福建省优秀专家、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一名,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一名,福建省优秀教师一名。团队成员在文化诗学、叙事学的本科课程建设方面,填补了省内空白,在全国具有较大优势。
团队成员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并取得一定的成果,其中,
二、团队成员情况
姓名 | 年龄 | 学历学位 | 职称 | 专业 | 承担工作 |
祖国颂 | 50 | 研究生、博士 | 教授 | 文艺学、外国文学 | 负责人 |
黄金明 | 46 | 研究生、博士 | 教授 | 古代文论 | 责任人 |
李晓宁 | 50 | 本科、学士 | 教授 | 汉语言文学 | 责任人 |
沈金耀 | 53 | 研究生、博士 | 教授 | 现代文论 | 责任人 |
雷亚平 | 41 | 研究生、博士 | 副教授 | 现代文论 | 责任人 |
孙媛 | 35 | 研究生、博士 | 副教授 | 文艺学 | 责任人 |
张文涛 | 42 | 研究生、博士 | 副教授 | 哲学美学 | 责任人 |
段榕 | 41 | 研究生、硕士 | 讲师 | 文艺学 | 责任人 |
罗益民 | 31 | 研究生、硕士 | 讲师 | 文艺学 | 责任人 |
三、教学改革特色
团队以中青年为主体,专业覆盖面广,以中西文论结合为特色,专业基础扎实,开设前沿课程文化诗学研究、叙事学研究等的教学,成为福建省文学理论教学改革的排头兵,填补了省内空白,在国内引起较大影响,形成了本教学团队的优势和特色。并结合教科研实际编辑出版了《走向文化诗学》、《文化诗学的理论与实践》、《叙事学的中国之路》等论文集。而且,各位教师还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学理论研究方向,同时以各自的专业特长开出各具特色的选修课程。
近几年来,本团队从以下三方面对传统的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
其一,将学科建设、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与本科课堂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在文艺学学科获得省重点学科、文学理论课程获省级精品课程获得立项后,教学团队在此基础上精益求精,不断完善,树立精品意识,及时将建设成果融入教学实践。本课程既具有“基础性”,又具有十分突出的“前沿性”,因此,本团队的每个教学人员都十分重视本课程的发展动态,并及时将学术界的一些新的观点、新的研究成果引进课堂,使师生能够紧紧跟上本课程发展的步伐;将本团队的每个教学人员的个人科研成果引进课堂,开设各种选修课,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研究的兴趣,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2007年开始开设“经典作品诗学解读”创新性改革课程,由团队集体授课,每人一个专题,力求深入浅出,得在理论与作品相结合。即运用前沿的文学理论方法对本科生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进行重新解读,力求在解读过程中训练学生理解理论思想、运用理论方法、深入领悟作品精华的能力。本团队计划将各位教师的讲稿整理合为一本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特色的文学理论教材,此工作已在启动过程中。
其二,对教材进行了更新与教学大纲的修订:新世纪以来,本团队的专业课一律使用教育部规定的面向21世纪的课程教材,淘汰了以往各自编写的自用教材,使教材具有权威性和规范性。本团队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结合教育部本科评估,对课程规划积极改进,充实提高。2006年又系统地修订了教学大纲,增加了选修课、专业模块课,开设了文化诗学、叙事学等在国内高校特色鲜明,省内高校空白的选修课,从而使课程体系更合理、更科学。
其三,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文学理论课程是汉语言专业主干课,且串古今,跨中外,教学内容十分丰富且具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本团队坚持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改革;网络教学的创新实践:
1、在计算机技术支持下,制作出具有稳定风格、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媒体课件,内容不仅仅是原纸质教案的文字文档,而是包括文字、图片、声音、动态视频、动画等多种多媒体内容的新课件。提供传统板书不能具有的直观性、生动性和趣味性,从而改善该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
2、积极进行网络教学的尝试和实践。网络教学内容广泛,可发展余地大,例如,网上提问、在线答疑、网上提交作业、批改作业、师生网上交流互动、网上主题论坛等等。
3、加强硕士学位点与本科教学之间的交往与互动,加强本科教学的改革。
四、教学改革成果应用推广情况:
结合省级精品课的建设,团队成员致力于文学理论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主要教材选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同时各任课教师以学术研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先后有祖国颂、黄金明、李晓宁、刘庆璋、沈金耀、孙媛、雷亚平等教师出版的学术专著,各部专著均已作为文学理论拓展知识面的选修课的教材,目前正在使用,尤其在文化诗学、叙事学、散文理论等方面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建设规划:
闽南师范大学文艺学学科为省重点学科,具有硕士招生权。团队建设将与学科建设同步进行,本教学团队的主干课程“文艺理论”2005年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我们决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课程建设为基本,踏踏实实地把教学团队建设成高水平、高素质的团队。
1.在教学内容上,本团队的目标是:以文学理论为主干课程,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在保证主干课程教学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选修课的建设,使其更具有现实的指导性和文化的参与性,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的目的。
2.在教材建设上,本团队目前仍然选用全国有影响的统编教材来进行课堂教学。与此同时,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建设适合本学校实际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教材体系。其中“文学经典解读”已进入实践到理论的设计阶段。
3.在教学手段上,本团队要求每位教学人员都能充分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藉以提高课堂教学中的现代技术含量。近年内,要求每位教学人员逐步完成教学课件的制作,不仅能用之于课堂教学,而且要分期分批地将课件发到网络上,以实现资源共享。
4.在教学研究上,本团队要求每位教学人员都要力争拿出较高层次的科研成果来,从而大大提高团队的学术水平。同时,又要注意及时地将科研成果转化到教学上来,藉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5.本教学团队还以努力服务于漳州地方的文化建设为向导,力加强与漳州作家的交流合作。拟从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发展的角度,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深入结合,从而在有利于漳州文学发展的同时,提高文学理论的现实品格,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为海西建设出一把力。
6.对教学团队中年轻教师的培养上:一方面,要求每位教学人员都要时刻注意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教学水平,把学术研究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又特别注意年轻教师的业务能力提高的多渠道性,通过请进来、送出去以及团队内部的定期研究与交流,提高他们的教科研能力。文艺学学科是我院有硕士培养单位,具有6名硕士生导师,利用自身的优势,加上与外界的合作交流,我们有能力把本团队建设好。
7.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之后,本团队拟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把这门课程的教学再上一个台阶。